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38845
大小:101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地理必修二第六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知识点逻辑联系:§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本节内容常常考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及寻求解决途径。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示例1: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
2、要有(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B(2)A 图示内容为人类大规模开垦耕地,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不考虑实际,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示例2:(2013•海南高考)图5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1)D(2)C (1)本题
3、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选D项。(2)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C项。示例3:(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
4、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读图可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人文环境。大规模建设住宅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
5、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节内容较简单,高考很少涉及。一般考查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对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循环经济实例进行判断分析。示例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利用 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
6、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3)我国目前提出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相对短缺问题③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1)A (2)A (3)D(1)资源来自于环境,人类利用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2)E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过程。如果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3)我国虽然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再加上资源利用
7、率低,故存在严重的资源相对短缺问题;所以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示例2:(2010·广东高考)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一 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下图)。材料二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下图)。(1)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________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________趋势。(2)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2000~20
8、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左右,即三分之一,而出口商品的C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