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

ID:59602807

大小:10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4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Ⅱ人文地理复习提纲哈十八中地理组一、人口理论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所生子女数越少3、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先起步的国家进入过渡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型在欧洲基本结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属过渡型,发达国家基本进入现代型。欧洲(德、意、匈、俄)人口负增长。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人口出现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一:非洲,第二拉美。人

2、口总数第一亚洲,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二、人口合理容量1、制约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资源资源越多,所能供养的人口越多,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因为消费水平高,有限的资源不能供给更多的人口了科技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高,因为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外资源2、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不能突破这个数字)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全球人口容量:100亿(不应突破);中国可承载人口最高数:16亿(不可突破)现在为13亿三、人口

3、迁移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旅游不是迁移)分类:按空间范围:1)国际迁移2)国内迁移按方向划分:1)农村到农村2)农村到城市3)城市到城市4)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不利因素)与拉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然生态因素:美国东北部老人到美国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2)经济因素: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深圳及东南沿海大城市的打工者3)政治因素:战争(巴尔干地区、中东地区、印巴)、行政命令(上山下乡)4)社会文化因素:二战后

4、,美国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状态,要迁移。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受经济刺激,多为自发性迁移。(文科问根源向经济与生产力上靠)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地域文化:是指在一

5、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晚婚:晚婚晚育降低人口出生率,(25结婚比20结婚在百年内少生一代人)离婚:婚姻关系不稳定,降低出生率宗教:主要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增加劳动力与信教徒),如印度教、天主教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五、城市区位论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地形: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区谷地气候:中低纬地区城市分布较多。气温降水适中河流:河流航运起始点:(有利于货物中转)江西赣州(赣江通航起点)河流交汇

6、处:(水运优势明显)武汉(长江与汉江)重庆(嘉陵江与长江)宜宾(岷江与长江)河口:(河运海运双重优势)广州(珠江)上海(长江)天津(海河)福州(闽江)2、城市的人文地理区位纽约(哈德孙河)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资源:■煤:英国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山西大同、鹤岗金矿:南非约翰内斯堡▲铁:中国鞍山、攀枝花、包头石油:中国大庆、克拉玛依、英国阿伯丁宗教:中国拉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沙特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旅游:泰安(泰山)、张家界、丽江、承德政治: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澳大利亚堪培拉交通:石家庄、郑州、株洲、徐州、扬州(中国zhou字大城市,只有株洲满洲里有

7、“シ”)科技:日本筑波2、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3、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地价高住宅用地:分布在商业用地外围,分布与利用最广泛工业用地:市区外缘,尽量靠近交通干线。地价尽量低,以降低生产成本4、城市功能分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