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34550
大小:18.9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9
《浅谈中外古代建筑文化及中国当前建筑艺术的发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中外古代建筑文化及中国当前建筑艺术的发展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在世界建筑史中,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建筑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建筑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作为东方建筑核心的中国传统建筑西方古典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极端不同的建筑材料、布局形式、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注重二者的融合,强调的是顺其自然。例如,“天圆地方”反映在建筑上,如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
2、南为方形,即取此意,具有明确的礼教象征意义,使人们在情理的“顿悟”中获得伦理上的精神感受。中国建筑往往追求一种“建筑之意”,通过对建筑意境的塑造来渲染烘托气氛。而西方文化以人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西方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建筑装饰在色彩上的选用比较谨慎,一般在表示幸福和富贵时多用红色,祝愿和平时多用青色。而白色除了在江南民居建筑中作为墙体颜色外,一般不常用。黑色在建筑中仅用以描绘轮廓,此外不多用。代表独尊身份的黄色,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帝王的宫殿,这是普通民居不能滥用的。中国建
3、筑外形方正,轮廓颇为简单,色彩的运用为建筑本身增添了一份生气。相较之下,西方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则显得更为开放。从红、白、黑,到绿、蓝、紫,不同的时代虽然有不同的主色调,但没有始终贯穿的单一色调。无论是教堂里五颜六色的玻璃装饰的窗子,还是涂满彩色图案的天花穹顶,无一不反映着西方建筑对色彩效果的追求。正因为西方建筑中的色彩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显得变幻莫测,异彩缤纷。中国重视世俗的皇权,宫殿建筑往往代表着时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中国的宫殿建筑有着严格的主次,内外的等级,它的外朝和后院是分离开的,正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男女有别的观点一致。建筑的等级甚至可以从屋檐的设计上反映出
4、来:地位较高的保和殿——宴请重臣和举行殿试之处,其屋檐设计明显比太和殿复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反的是,西方不存在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反映在建筑上,西方宫殿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单体,即以某一主要的宫殿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更有甚者,国王允许市民参观游览自己的宫殿。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最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也有较多的世俗色彩。在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寺庙、道观为主。它们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式和带有大屋顶的木结构房屋体系。无论是造型、色彩、布局,几千年来中国宗教建筑始终一成不变。而一谈到西方的神庙,人们总会联想到神庙前高耸的石柱,造型丰富的雕塑以及高高在上的神像。几乎可以这样认为,
5、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由一座座教堂和神庙构成的历史。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在于中国文化含蓄内敛,而西方文化热情开放。在古中国的公共娱乐建筑中,流传的最广的只有寺庙、戏楼了。戏楼是由民间的四合院发展而来的,它把舞台、乐棚等综合起来,可三面观戏。虽然在此之后它经历了不少改进,但仍没有脱离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基本形式,没有形成个性鲜明的新建筑类型,其建筑艺术价值远不如可覆盖观众厅硕大空间的西方剧院。总而言之,与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西方公共建筑相比,中国的公共娱乐建筑就逊色很多。西方公共娱乐建筑远胜于中国,不仅是数量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其戏剧院、运动场已经初具现代风格。尤其是西方人对运动的推崇,从他们的运
6、动场、练身场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就可以看出。中国居民建筑以北方的四合院为代表。它对外不开窗,较为封闭。但内部使用方便,居住环境舒适安静。而西方住宅强调开放、外向,但仍具有一定的私秘性。居民建筑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人家庭观念的不同:中国人重视家庭和伦理,推崇长幼有序,团结和睦;西方人的血缘家庭观念一般要比中国人淡薄得多,他们推崇的是人格的平等与个性的自由。由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曲折崎岖的道路,受到政治、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建筑设计思想受到禁锢,基本上处于与世界建筑思潮隔绝的状况。此外,社会科学研究的落后也为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局限性。在社会激烈的转型过程
7、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再加上行政的干预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得特别严重,使理论界和建筑师原本就很有限的批评意识也几乎丧失殆尽。中国有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但是近100多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滞后,建筑学也不例外。几年前“欧陆风”建筑风靡一时,许多地方不顾条件限制争请“洋”建筑师来本地创名牌,甚至愈演愈烈,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因此,我们在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