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

ID:51129245

大小:2.2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9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_第1页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_第2页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_第3页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_第4页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普分析笔记__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分类:1H-NMR提供化合物中H的位置、化学环境及相对数目13C-NMR提供化合物骨架C原子信息产生:NMR原子核核能级跃迁产生的UV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IR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自旋的原子核置于强磁场电磁波照射核能级分裂hυ0=ΔE核能级跃迁吸收光谱NMRNMR产生的3个条件:1、原子必须是自旋的2、必须有外加磁场3、hυ0=ΔE(即:电磁波提供的能量正好等于相邻级间能量差)第一节NMR基本原理一、原子核的自旋1、核的自旋运动:大多数原子核都有围绕某个轴作自身旋转运动的现象。2、描述:用自旋角动量P h—planck常数h=6.624

2、×10-34J·SI—自旋量子数,I=0、1/2、1……(1)I=0的原子核:Z(质子数)是偶数,N(中子数)是偶数,A=Z+N=偶数,P=0即没有自旋现象。如12C6,16O8,32S16……核3、自旋量子数的判断(3)I=半整数(1/2、3/2…)的原子核:Z奇数(或偶)N偶数(或奇)A=奇数,P≠0有核自旋现象,如1H1、13C6、15N7、19F9…核(2)I=整数(1、2…)的原子核:Z奇数、N奇数、A偶数,P≠0原子核有自旋现象,如:2H1、14N7……核,I与A(原子质量数)、Z(原子序数)有关,如下:NMR主要研究对象二、原子核的磁矩单位:μ

3、0核磁子μ0=5.049×10-27J·T-1核磁距γ—磁旋比三、原子核的自旋取向与能量1、有自旋现象的原子核产生的磁距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2、自旋取向数不是任意的,自旋取向数=2I+13、各取向可由一个磁量子数m表示,每个自旋取向代表原子核某个特定的能量状态m=I,I-1,I-2……-(I-2),-(I-1),-I4、E=-μH01H1m1=+1/2E1=-μHH0hν0=2μHH0m2=-1/2E2=+四、拉摩尔进动和NMR方程自旋核以自旋轴绕一定角度围绕外磁场进行回旋,此现象称~ν=γH0/2πν—进动频率“共振方程”或“共振条件”:电磁波频率与质子进

4、动频率相同五、NMR实现方法hν0=2μH0ν0(照射的电磁波频率)H0(磁场强度)1、固定ν0,改变H0,扫场2、固定H0,改变ν0,扫频第二节化学位移一、化学位移的产生1、化学环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及邻近化学键的排布情况。2、化学位移:因核化学环境改变引起的共振频率或外磁场强度变化的现象。二、化学位移的表示δHx,νx—样品中质子的磁场强度和频率Hs,νs—标准物质子的磁场强度和频率H0—外加磁场的强度ν0—仪器的频率以TMS(CH3)4Si为标准物,δ=01H-NMR0~2013C-NMR0~250例1质子放在1.4T外加磁场中,质子的进动频率ν

5、=?13C放在2.1T外加磁场中,13C的进动频率ν=?解:ν=γ1HH0/2π=2.67×108×1.4/(2×3.14)=60MHzν=γ13CH0/2π=6.73×107×2.1/(2×3.14)=22.6MHz1.4T1H-NMR60MHz13C-NMR15MHz2.1T1H-NMR90MHz13C-NMR22.6MHz例2使用90MHz的NMR仪,若待测质子的吸收峰出现在TMS左侧,两者频率相差90Hz,则被测质子的化学位移是多少?解:δ=(νx-νs)/νo×106=90/(90×106)×106=1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1.屏蔽效应与去屏蔽效应

6、(1)屏蔽效应(抗磁效应)电子云→环电流→感应磁场感应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H0方向相反,感应磁场抵消一部分外加磁场。结果:使共振信号峰向高场移动。δ变小(2)去屏蔽效应(顺磁效应):感应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使外加磁场得到增强。结果:使共振信号峰向低场移动。δ变大2、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1)诱导效应:与和质子相连基团电负性大小有关,随电负性增加,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结果:使共振信号峰向低场移动。δ变大。例CH3FCH3OCH3CH3ClCH4←电负性大δ/ppm4.263.243.050.2←δ大例CH3ClCH2Cl2CHCl3→电负性基团越多(多

7、取代基)3.055.307.27→δ大(2)共轭效应吸电子共轭效应→移向低场δ变大推电子共轭效应→移向高场δ变小3、各向异性效应由于质子所处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1)双键碳上的质子烯烃双键碳上的质子位于去屏蔽区,其共振信号移向稍低的磁场区,δ=4.5~5.7。同理,羰基碳上的H质子也是处于去屏蔽区,但因氧原子电负性的影响较大,所以,羰基碳上的H质子的共振信号出现在更低的磁场区,其δ=9.4~10。(2)三键碳上的质子三键上的H质子处于屏蔽区,其共振信号移向较高的磁场区,其δ=2~3。(3)芳环体系苯氢较烯氢位于更低场(7.27ppm4.氢键效应–OH、-NH

8、、-SH键合在杂原子上的质子易形成氢键CH3OH氢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