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63397
大小:6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8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
2、.生字词卡片。3.师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老子孔子,导入课文。1.从这节课起我们就要学习第五组课文了,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放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这节课我们学习《孔子拜师》。出示“孔丘、老聃”,读一读这两个名字。(课件二)2.交流查询的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补充。3.教师补充: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人们称老子为太上老君。美国《纽约时报》列他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
3、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最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我们现在都还在学呢!(课件三)古代称品行高尚、学问高的男子为子。这里的“子”读第三声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这样品德高,学问高的人?(韩非子、墨子、庄子、荀子、孟子)5.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老子这两位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齐读生字词:(1)出示生词,读准生字词。(课件四)曲阜、洛阳、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止境、长进、
4、请教、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敬重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2)互相解词意、或查工具书解词意。3.点名分段朗读课文。说说孔子的老师是谁?课文主要讲谁和谁之间的事?什么事?(孔子的老师是老子;课文主要讲了孔子向老子拜师求学的事。)(课件五)三、指导书写生字。1.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哪些生字不容易写美观。2.交流:“迎”:里面不是“卯”或“印”;“等”土字的下面一横是最长的。“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授”:右边是“受”,不是“爱”。3.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
5、课时一、复习导入。1.选词填空: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传授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终于走到了洛阳。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了孔子。(课件六)过渡: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如何?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研读课文,感悟孔子的品行。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2.全班交流:(1)“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
6、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课件七)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教师补充资料,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七)引导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
7、的呢?填句式: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________;有时走累了,就__________;白天,孔子在加紧____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_________。(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课件八)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理解“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懂得“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
8、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课件九)从“每天”、“随时”来感悟品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