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

ID:51039243

大小:1.9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7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_第1页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_第2页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_第3页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_第4页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讲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介绍无水酒精酒精学名乙醇,它以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精馏而制成。常压下酒精水溶液质量浓度为95.57%(质量分数)时,酒精和水形成共沸物。无水酒精,又称绝对酒精,是由95.57%(质量分数)的酒精经脱水精制而成的含水量较少的酒精。无水酒精的应用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研究用纯净的无水酒精,其社会需求量少;二是燃料用无水酒精,这方面社会需求量巨大,已成为各国能源的主要补充。核心技术就是脱去酒精与水共沸混合物中的水含量,使酒精净含量达到99.5%(质量分数)以上。主要方法吸水剂脱水法特殊的精馏方

2、式膜分离真空脱水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吸水剂脱水法以固体吸水剂(如生石灰、分子筛)或液态吸水剂(如甘油、汽油)脱水。生物质吸附(如纤维素、玉米粉、麦秆、蔗渣、淀粉、半纤维素、木屑、其他谷物、农产品残渣等)用离子交换树脂脱水(聚苯乙烯钾型强酸性树脂)现在用的比较多分子筛吸附分子筛吸附法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它在工业上已经有大规模应用。分子筛是一类具有骨架结构的硅铝酸盐晶体,它对H2O、NH3、H2S、CO2等高极性分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特别是对水,在低分压或低浓度、高温等十分苛刻的条件下仍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分子筛吸附法实现

3、分离的原理主要是位阻效应。因为水的分子直径只有0.28nm,而酒精的分子直径为0.44nm,因此,水分子可以进入分子筛内部,而酒精分子则被阻挡在外,从而实现对水、甲醇等小分子与酒精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生物质吸附1979年Ladisch和Dyck最早提出生物质吸附,这一工艺精继承了分子筛吸附低能耗的优点,采用生物质吸附剂消除了生产分子筛的污染和能耗,是分子筛吸附之后的又一创新,并且利用生物质吸附生产无水酒精的能耗远低于传统精馏法和分子筛吸附法。其原理为:生物质高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由于水分子与亲水基团的相互作用,水可以

4、比乙醇更快更强力的被吸附。关于温度对生物质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一般都认为80~100℃是比较理想的吸附温度。此时,生物质吸附剂对乙醇的吸附相对很小,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不过,生物质吸附法制取无水乙醇还是一种新工艺。它的发展还不完善。特殊的精馏方式恒沸精馏:通过向酒精—水溶液添加夹带剂(如苯、环己烷、戊烷等)进行精馏的,夹带剂与酒精溶液中的酒精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可获得纯度很高的酒精。加盐萃取蒸馏:通过加入某种添加剂来改变原溶液中酒精和水的相对挥发度,从而使原料的分离变得容易。在酒精水溶液中添加萃取剂(如乙二醇、醋酸

5、钾、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铜、乙二醇的盐溶液等)可以改变其平衡曲线,从而可以使难分离物系转化为容易分离的物系、分离成本降低。特殊的精馏方式恒沸精馏利用苯、水和酒精形成低共沸混合物的性质,将苯加入酒精中进行分馏。苯、酒精和水三元体系,在1atm下沸点为64.85℃,比酒精的沸点78.3℃,酒精—水的沸点78.15℃都要低得多。在精馏时苯、水、酒精的三元恒沸混合物从塔顶馏出。三元恒沸物的组成(摩尔分率)为苯0.554、酒精0.230、水0.226,其中水对酒精的摩尔比为0.98,比酒精——水恒沸物的这一摩尔比0.12,要大得多

6、。故只要有足量的苯作为夹带剂,在精馏时水将全部集中于三元恒沸物中从塔顶馏出。多余的苯在68.25℃与酒精形成二元恒沸混合物被蒸出,而塔底产品为无水酒精。作为夹带剂的苯在系统中循环,补充损失的苯量在正常情况下低于无水酒精产品的1%。工业多采用此法。混合物组分共沸物成分w/%沸点/℃酒精水苯酒精—水95.574.43-78.15苯—水-8.8391.1769.25酒精—苯32.4-67.668.25酒精—苯—水18.57.474.164.85恒沸精馏加盐萃取蒸馏加盐萃取精馏系在酒精—水溶液中添加一种固体盐,利用盐效应破坏体系

7、的共沸组成来制取无水酒精的方法。由于酒精—水体系中溶入一种固体盐,若此盐在溶液中能与水分子缔合,则盐的存在增大了酒精的相对挥发度,从而改变了酒精—水的气液平衡,使其共沸点移动,甚至消失。例如,有数据如下:酒精—水体系的共沸组成为95.57%(质量分数);当溶有1%的CaCl2时,共沸组成为96.5%(质量分数);当CaCl2为1.5%时,共沸组成为98.0%(质量分数);当溶有1.8%的CaCl2时,酒精—水的共沸点即消失。膜分离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简称PV)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

8、而实现其分离的,是膜分离技术的热点研究,适宜于用蒸馏法分离分离难以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物、共沸物。蒸汽渗透(VaporPermeation,简称VP)VP过程实际上相当于气体分离,膜的两侧均以蒸汽形式存在,过程中没有相变发生。同时,过热操作是VP法的另一个特点。如果操作温度低于进料蒸汽的露点温度,膜表面就会凝结料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