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

ID:50999906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_第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_第2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_第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_第4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一、相关知识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  为下

2、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  (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插叙完了,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可。3.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

3、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  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①渲染了……的气氛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④暗示了

4、人物……的品质   ⑤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社会环境  ①交待了……的社会(历史)背景。  ②交待了人物活动场所。  ③交待了……的风土人情。  ④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人物描写:  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文章主题。  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侧结合作用:使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突出。表现了……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  相关链接:初一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

5、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

6、(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虚实相生:以虚写实,却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余地,收到言语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借景抒

7、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