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98129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落实教学细节注重学生体验(朱华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落实教学细节注重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思考一、条件背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落实教学细节
2、,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实践着,思考着。二、教学案例首先是操作活动。10枝铅笔分给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因为例题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所以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需要合作学习。我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分10根小棒,提出: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让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发现平均分东西
3、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着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以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完整的叙述分的情况。提问,还有1支为什么不分了?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出不够分了,就是剩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分笔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练习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最后是充实感性材料,
4、形成概括性的认识。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实来支持。“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想像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三、反思感悟一、关注教学设计细节让学生感悟新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
5、学,打破了教材束缚,注重学生分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关注概念教学细节让学生深化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加深化的理解和深化知识。练习中,我按教材意图,精心安排了与实际相结合的练习内容,学生在情景练习和比较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而且对余数产生的感受特别深。三
6、、关注操作过程细节让学生形成能力数学教学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本课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我并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先扶后放,使操作过程井然有序。通过操作,学生得出了不同的情况,通过对不情况的梳理、分析,让学生产生体验,从而归纳出,分不完时是有剩余的,这就体现了余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
7、差异,帮助学生对知识反复进行分析、梳理、推敲,由模糊逐步趋于清晰。通过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数学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这样设计,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加工成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体悟和“再创造”的活动,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含义、余数怎样表示等都是通过尝试、研究、分析、感悟得来的。深化了知识,也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合肥市六安路小学朱华二〇一四年一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