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

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

ID:50997150

大小:37.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_第1页
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_第2页
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学生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咏物诗练习一:咏物诗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巩固练习1:咏物写景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

2、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巩固练习2:2010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

3、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巩固练习3: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

4、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案:练习一:咏物诗2011(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

5、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巩固练习1:咏物写景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

6、析。(4分)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巩固练习2:2010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

7、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巩固练习3: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

8、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试身手: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