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识字”插上“翅膀”.doc

给“识字”插上“翅膀”.doc

ID:50985249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7

给“识字”插上“翅膀”.doc_第1页
给“识字”插上“翅膀”.doc_第2页
给“识字”插上“翅膀”.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识字”插上“翅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识字”插上“翅膀”于都县银坑镇洋迳小学陈美香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识字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他们喜欢直观形象有趣的学习内容。生字教学对学生而言就显得很抽象,不易理解。陈旧的识字教学往往采用机械、重复的手段,以致学生学

2、习汉字时,认为枯燥无味,没什么意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识字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原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所以识字教学要千方百计的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需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会生字。一、编口诀识字在一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念”:今天要用心念书。“朋”:两个月亮交朋友二、在比较中识字  经过2年的教学,我深有体会:平时总有一些

3、学生把“哪”和“那”互相混淆。如在选词填空时,写成“村子里(那)来这么多新房子?”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比较字音:“哪”读nǎ,“那”读nà。然后比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个“口”。最后是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问的用“哪”,指较远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从哪儿来?”“我到那边去”。这样学生就会区别“哪”和“那”了。 三、编字谜猜生字  学生们对猜字非常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些字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住生字。学习“休”,老师先说谜面:“一个人倚在大树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老

4、师再问:“一个人倚在大树上干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大多数同学回答“休息”。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休”字,教师相机板书“休”。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学习“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学习“尘”,编成“小小的土”;学习“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上”;……四、听故事巧识字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力求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们通过听故事记住生字。如在学习“渴”和“喝”的时候,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小明和姐姐还有几个小朋友去小山上玩,正当他们玩的开心时,小明

5、口干了想喝水,于是便说:“水,你在哪里?”原来小明把准备着的水壶忘在家里了,口渴了才想起。于是,姐姐送了一瓶水给小明,小明张开嘴就喝。姐姐见状就顺口说:“口渴了就找水,喝水时就张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学生就牢固地记住了“渴”和“喝”了。五、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巧妙识字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的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在对图画的感受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

6、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记忆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字的规律来学。形声字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湖、蝴、湖”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汉字,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总之,在识字教学的活动中

7、,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不断改进汉字识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掌握知识,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