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

ID:50979025

大小:75.4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6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_第1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_第2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_第3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_第4页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主体性德育的实践策略发布人:王晰宇点击数:846录入日期:2009-08-2516:08:56倡导以人为本是当代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促使我们对德育自身的规律加以研究,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的主体性作用。朱小曼曾指出:“好的道德规范应该是生命的内在需要,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什么东西。”[1]。因此,学校德育的定位是主体性德育,这表明教师不单纯在学科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素质教育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学会创造,重视学生思想品格等的自主建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1主体性德育的

2、概念及特点所谓主体性德育,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种德育活动,从而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自觉能动的、积极创造的对象性活动的主体。简而言之,主体性德育就是一种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2]。由此可见,主体性德育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学生是自身品德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忽视学生内心的需要,忽视学生自愿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伦理也罢,奖罚也罢,榜样也

3、罢,都是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因此,教育者所要做的,是为学习主体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成的情境,将其生命潜能激发出来,使道德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主体创造自身的过程[3]。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德育理论家们强调尊重个人独立的价值判断,培养具有自主道德思维的个体,主张个人道德认知能力在其解决道德冲突中逐渐成熟,都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学生是个体品德构造的主体,并不是以此来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实现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在对话、交流、参与中提升其品德境界。无论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是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性,或者两者的主体性张扬得不合理,势必会回到传统的灌输或放任自流上去。因此

4、德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开放、相互影响、德性共进的社会过程。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基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共同发挥的过程[4]。第三,以提升学生的自育水平为目标。即通过教育引导,逐步使学生走向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第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价值取向[5][6]。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不能因其爱好与特长而忽略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主体性德育要以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最终追求。第五,强调计划性和目的性。学生在自主建构思想品格的过程,要符合学校的开放性预设,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特点确定主体性德育目的和步骤。2主体性德育的思路学校德育必须正视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正视

5、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内在客观规律,必须反思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构和完善主体性德育体系,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2.1以尊重学生人格为核心“人格”是人的一贯行为或行为模式的整合。现在讲人的素质,包括政治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些素质在某一个人身上综合起来就是这个人的“人格”。尊重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尊重既是德育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德育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实现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础。尊重意味着认真对待某人或某事的价值,尊重体现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生命以及滋养着它们的环境。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师生交往中,实则蕴

6、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2.2个性培养是归宿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表现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还是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贫乏、智慧的平庸),都会被视为缺乏个性。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源泉,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我们强调个性教育与培养,就是基于对独特性的尊重。现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体现了对个性培养的重视。2.3途径应该是养成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其重点是五种渠道和六种习惯。五种渠道包括思想养成、课堂养成、活动养成、激励养成和惩戒养成。思想养成,即学生的道德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培养

7、,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等。课堂养成,是指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行为规范培养,主要涉及到迟到、早退问题,听课纪律问题、课堂礼貌及课堂积极思维问题等。活动养成,主要通过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激励养成,主要通过文明班级评比、多元智能评价、优秀干部、三好学生评比、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进行。惩戒养成,是指对违纪学生或行为习惯较差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六种行为习惯指的是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