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

ID:50956478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1页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2页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3页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作者:容茂和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内容摘要】:针对学生解决几何证明题比较困难的情况,给学生分析研究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关键词】:方法与技巧;注重基础;善于归类;突破难关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都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代数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是几何中的证明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谈谈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注重基础,善于归类。知识要靠平时的积累,只有当量变发生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特别

2、是从七年级开始学习几何这门课时,就要做到每学习一个几何概念、定理、推论等都要分清它们的用途,并进行归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中,在学习“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概念和性质时,就要分清:“线段的中点”可以用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等角的补角相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概念和性质都可以用来证明两个角相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学习掌握的定理、性质就会更多。因此,学生必须做到边学习边归类,三年下来,整个初中阶段就会

3、形成一个环环紧扣、条理清晰的几何知识系统。二、明确几何证明题的类型。在知识的归类中,我们可以逐渐发现上述所学习的定理、性质、推论等的用途基本上都不外乎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或直线)平行、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或者一个图形是某些特殊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比较常见的是前面的四种证明题类型。因此,学生在碰到相应类型的证明题时,头脑中就要有相应的定理、性质、推论的出现,而对于用哪一个或几个定理去解决问题,取决于证明题的需要。三、确定证明的切

4、入点。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已知”入手,通过推理论证,得出“求证”;第二,从“求证”入手,通过分析,不断寻求“证据”4的支撑,一直追溯回到“已知”;第三,从“已知”及“求证”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找到中间“桥梁”,使之成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四、要善于挖掘及利用题目图形中的隐藏条件。有的证明题中的已知条件有限,仅从已知条件出发未必能够找出正确的证明方法,但如果善于观察及利用图形中的隐藏条件,则可能很容易证明。例如“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在同一个圆中,同一段

5、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等就不需要在题目及图形中说明或指出,但它们也属于已知条件。除了要掌握几何证明题的常用方法外,还要知道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技巧。下面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这一类型为例,说明它的解题技巧。OABCED图1(一)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或线段上。这种题型的证明方法都是从“求证”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寻求“证据”回到“已知”条件。具体的证明方法是通过线段的加或减得到,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8页第8题,如图1,两个圆都是以O为圆心,求证:AC=BD。分析:要求证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D都在同一条线段

6、AB上,而AB是大圆的弦交小圆于C、D两点;而题目中可用的条件不多,因此可以结合圆、弦考虑作辅助线:过圆心O作线段OEAB于E,则构成垂径定理,于是有AE=BE,CE=DE,AECE=AC,BEDE=BD,所以AC=BD。(二)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内。这种题型的主要证明方法是考虑用“等角对等边”定理展开证明。例如:如图2,在△ABC中,AE是△ABC的外角∠DAC的平分线,且AE∥BC,求证:AB=AC。DAEBC图2分析:如果要证明AB=AC,可考虑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去证明。证明:∵AE平分∠DAC∴

7、∠DAE=∠EAC∵AE∥BC∴∠DAE=∠B,∠EAC=∠C∴∠B=∠C∴△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三)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内。4这种题型的主要证明方法是考虑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展开证明。在证明前,首先要把这两条线段分在两个三角形内,再去考虑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1页第8题,如图3,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点E、F在BC上,且BE=FC,连接DE,AF,求证:DE=AF。ADBEFC图3分析:因为要证明线段DE、AF相等,显然DE、AF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也

8、不在同一直线或线段上,所以要考虑用“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去进行证明,AF在△ABF中,DE在△DCE中,因此可能性围绕证明△ABF≌△DCE,然后结合已知条件“等腰梯形”有AB=DC,∠B=∠C,这时已有“一边一角”,但还有一个条件“BE=FC”未用,于是有BE+EF=FC+EF,即BF=CE,于是构成“SAS”,因此△ABF≌△DCE。这题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