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ID:50953710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杨彩莲《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课题在山的那边总课时数1备课组初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哲理内涵。2、培养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表达文章的内涵。教学内容:1、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课文。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了解诗歌使用的象征表现手法。教学切入点:由“山”和“海”引出人生道理。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写几句有关军训的感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寄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2、联系生活经历导入:放:谈

2、谈军训的目的,军训之前的心情,开始军训时的心情,军训最后一天的心情。收:同学们,当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想要去实现的时候,往往都是有这样一个心理历程的。即:好奇、兴奋-----沮丧、失望------执著、渴望----乐观、积极。这里有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理想,想翻过山去看海。(揭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理解字词。2、二读课文说说感受。(自由读)这是一篇的文章。(可以从内容、情感、所受启发、语言特色等角度来谈。)三、研读内涵1、放:这位山里的孩子在追寻海的过程中,心情是在变化的,在文中划出能体现他

3、心情变化的诗句。说一说,读一读,读出语气。收:“山那边是什么呢?”“哦,山那边是海吗?”(好奇、兴奋)“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沮丧、失望)“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执著、渴望)“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乐观、积极)2、放:找出诗歌中描写“山”和“海”的句子,体味两者的深层含义。收:遮挡着海的自然山-----铁青着脸的自然山------座座诱惑着我的困难山-------被我翻越的困难山(男生读出语气)山:象征着追求理想过程中要不断克服的诸多困难。想望

4、中的自然海--------信念凝成的理想海--------漫湿我心灵的理想海-------照亮眼睛的理想海(女生读出语气)海:象征着生命中的理想。3、放:分角色配乐朗读,再次玩味“山”与“海”的辨证关系。感悟文章中心。学生谈生活经历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语气第一节开头到“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一生领读,其余部分男生读。第二节女生齐读第三节全班齐读第四节开头到“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一生领读,其余部分女生读。第五节第一句一生领读,其余部分

5、全班齐读。收:这首现代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要勇于克服种种困难,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四、探讨写法放: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深刻的哲理说得形象而优美的?收:1、用词准确。(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满湿、一瞬间)2使用象征手法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学生按角色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备课组初一语文备课组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做的修改修改分析1、整节课采用“放”、“收”的形式,先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收回来。2、力求将难点化易,使学生易于发挥;3、尽

6、量让更多学生参与,不分优劣;4、重视基础与运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这种“放”、“收”的形式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2、如谈军训的感受、分男女生朗读、配乐朗读等等。3、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形象 翻越到达“我”-----------(铁青、一座座)山--------(信念、喧腾、照亮眼睛)海 哲理人只有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理想的境界作业设计:1、当堂听写昨天要求自己识记的字词。2、读课文完成《课时作业》上的相关习题及书后第三题。3

7、、根据本课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作业完成情况跟踪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反思: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2、以读为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

8、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3、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放”、“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对他们的回答也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