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

ID:5094622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6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_第1页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_第2页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_第3页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_第4页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好课——科学教学策略一、枯燥的科学探究程序压抑学生兴趣 案例:《气温的变化》一课,从学生有没有穿凉鞋导出气温变化的课题——询问一天中气温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拿出课前记录的温度变化表进行交流——观察,有什么发现——分析为什么同一时间温度不同——交流记录温度的过程——布置课外要求。一节课似乎非常“正规”,但听者都索然无味,不知道学生能从中获得多少味道?现在大部分的科学课都呈现一种模式,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结论表达”,如同一日三餐吃的永远是同一道菜肴。但如果科学课过于

2、强调科学性而舍弃了趣味,或者说在教学中不注意趣味的挖掘,而只是假定学生都是很喜欢探究的,科学课“理应”得到学生的喜欢,这恰恰是一个天大的误区。或许,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是有趣味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也一定有着莫大的兴趣去坚持的,可别忘了,大科学家的趣味不一定是还基本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能够体会的。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的授课形式最终将剥夺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兴趣一旦丧失,科学,是不是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学生视为畏途? 二、科学教师角色错位 案例:现行科学课程多数课堂特别是公开课呈现的是

3、这么一个形式:布置任务,提供一些材料,问学生需要多少的时间,最多再请个别小组先讲一下设想,略作分析,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了,过不久,时间一到,就要求学生汇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转来转去的,悠闲得很。在这里,科学教师就如领导者布置任务,学生被假定为已经具有较好研究能力的“小科学家”,而不是最需要学习研究方法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缺乏一种理智的牵引,而仅仅是盲目的尝试,使得实验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例如,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执教《保护鸡蛋》的老师给学生出示了泡沫、棉花、筷子、陶瓷、铜片、铝片、

4、塑料袋等许多材料,尽管课堂形式活泼,可学生设计出来的全是单一利用泡沫的!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指导体现在哪里?如果把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比喻成一个炼铁的过程,那么教师不能只是给了学生尝试大规模炼铁的机会,要记住的是,条件未成熟的时候炼出来的都只能是废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该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探究,该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准备带领他们研究。可是在学生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放弃了倾听、观察、表达等基础然而重要的关卡,直奔结果而去了。 三、科学素养与其他素质相混淆 案例科学报告会(学生汇报

5、杠杆尺平衡的实验:左边的一个格子挂上钩码,右边的选两个格子挂,使之保持平衡)生(汇报者):我在左边第一格挂上三个钩码,在右边第二格和第一格都挂一个,成功了,耶!我们的结论是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相加。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那你们是怎么发现能平衡的。生(汇报者):我们试一试就试出来了。生:你们的结论有证明吗?生(汇报者):有,把左边第一格挂四个,在右边第一格和第三格都挂一个,瞧,平衡了,我们太棒了!生:(欲言又止) 科学课上采取的形式很多,诸如科学报告会、科学辩论赛等,但当我们为这些形式叫好时,

6、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尽管这些形式确实是好的,但当学生在辩论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素养?当学生巧舌如簧的时候,他是不是充分表达了科学中的观察与发现?当学生提出许多漫无边际的所谓猜想时,是否仅是应付教师的提问而不注意其中的科学性?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的界定,科学素养主要指的是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其中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

7、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等。那么,这些我们在教学中都真正予以关注了吗?科学素养的特质在教学中如何得到合适的体现而不是重复语文课、数学课的成果还让科学教师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科学教师假如对科学素养没有正确的概念理解,没有创造合适的途径让学生形成并展示这种素质,那么,只是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已。要知道,学生的探究结果,不论他们是以图画还是以书面材料等任何一种形式来描述,都隐含着他们思考的蛛丝马迹,这些线索就是评价学生的依据,而不是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与科学有关无关我们都只会说“很好”,“你

8、棒极了”。 四、重过程掩盖内在危机,科学课走向轻视知识的极端 案例:一、挑战第一关:1、要求:在杆杠尺左边的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右边一个不同的位置挂上钩码,使杆杠尺平衡。放音乐,生开始做实验,做完以后拿上讲台展示,音乐停,实验停。2、生汇报(列表格)。3、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生:左边的格数×钩码个数=右边的格数×钩码个数。(注意:学生仅是一言带过,而这么重要的结论老师也没有板书!)5、师:同意他的结论吗?生:同意。二、挑战第二关:1、在杆杠尺左边找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