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

ID:50928201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6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_第1页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_第2页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_第3页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_第4页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2015级第一期半期考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2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蔡向前吴永志王大江彭志华审题人:文先前校对:彭志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4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

2、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瓦菲(fēi)青荇(xìng)愁怨(yuàn)B.彷徨(páng)颓圮(pǐ)彳亍(chìchù)碾米(niǎn)C.长篙(gāo)笙箫(xiāo)荆棘(jí)忸怩(nì)D.典押(yā)寥廓(guō)火钵(bō)斑斓(l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A.揣摩微言大意密而不宣谈笑风生B.撕打味同嚼蜡焕然一新心恢意懒C.噩耗意气风发鞭辟入理多行不义必自毙D.

3、坐镇通宵达旦力挽狂澜识时务者为俊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回望过去的岁月,无论是悲喜忧乐,还是得失成败,都串连起如星辉斑斓般美好的回忆,闪烁在我洒满阳光的花样年华。B.9月初一则“乌达煤田火灾近期将被彻底扑灭”的消息,让乌达煤田成为美洲焦点。但记者发现采坑底部裸露的煤层已自燃,正络绎不绝地释放着二氧化硫。C.日本我行我素地开采石油,与别国签订合作协议,明目张胆抢劫我南海财富,国内早已民怨沸腾,加上美国一系列挑衅性的军演,更让中国有志之士义愤填膺。D.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

4、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

5、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质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庸”辨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

6、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

7、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8、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予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