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24692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医学论文)浅析氟达拉滨联合如何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医学论文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氟达拉滨联合如何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医学论文范文摘要:目的: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的40例初治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其中17例接受FC方案治疗,13例接受RFC方案治疗。所有患者都接受3・7个周期的化疗,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结果:40例患者中达达到完全缓解者26例,部分缓解者1例,总有效率为90.0%o结论::氟达拉滨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无病生存时间较长,且不良反能够以耐受。关键词:氟达拉滨,滤泡型淋巴瘤,初治滤泡型淋巴瘤在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直到
2、现在为止最难以治愈的肿瘤。FL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HI或是IV,从前的化疗或是放疗方法均没有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发挥有效改善。虽然FL—般对最初阶段的化疗敏感,可是传统的化疗无法有效的缓解,具体表现为复发与缓解进展间相互交替过程[1]。氟达拉滨属于嚓吟类似物,对于惰性的NHL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缓解能力较高。目前氟达拉滨单药或是其他联合药物化疗是美国癌症综合网强烈推荐的治疗FL的首先方案。国内以往对氟达拉滨的临床分析多数是针对惰性NHL进行的治疗,对于治疗FC的方案国内还内有形成系统性的报道。本文主要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
3、巴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本院在2006-2010年收治的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病发年龄是23・78岁,平均年龄是54岁。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身体全面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红细胞降沉率、超声波检查、骨髓穿刺及胸、腹部及盆腔CT等。1.2治疗方法患者中有17例接受了FC治疗方案实行化疗。患者13例接受了RFC治疗方案。1.3近期效果与不良反应依据淋巴瘤恶性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评价本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包括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发展,CR+PR所占的比例为整体有效率。化疗之后2
4、周对近期疗效实行评价,CR和PR患者持续原治疗方案直到PD无法承受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止,患者PD改变使用其他的化疗方案,SD患者化疗后2-3周后改换使用其他的治疗方案。1.4生存质量评价全部患者随访至2012年。整体生存时间自诊断之日开始直至没有任何原因引发的死亡或随访终点的间隔时间。[2]无病生存者时间从CR开始直到肿瘤出现复发、患者出现死亡或是随访终点的间隔时间。没有进展的生存时间从诊断时间开始直至第一次发现肿瘤的发展、患者出现死亡或是随访终点的间隔时间。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实行统计学的分析。P<0.05为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期的化疗,2.1一般情况FL初治30例患者均接受了3・7周J其中化疗4・5个周期的患者有19例,患者6例接受了化疗6个周期,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患者13例接受RFC方案治疗的患者中,男性有8例,女性有5例,平均年龄是48岁,其中大于60岁的患者有2例;总共完场的化疗是54个周期,平均化疗周期数是4个。接受FC方案治疗的17例患者中,男性有6例,女性是11例;平均年龄是57岁,其中大于60岁的患者有7例。3讨论本次研究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时抑制骨髓和抑制免疫,基数白细胞下降和减少血小板的几率与文献报道的结果颇为相
6、似。虽然计数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比较高,[3]可是ni・iv度具有较低的发生几率,没有一例患者因为治疗出现相关性的死亡。本研究中肝损发生的几率是6.7%,远低于文献报道中的结果,这可能是加强了肝保护的关系。F.RC组的带状抱疹产生的几率要明显高于FC组,这可能是因为利妥昔单抗能够增强氟达拉滨的免疫功能。R・FP组中患者大于60岁的带状抱疹产生几率为100%,表示年龄越大者更加容易发生带状抱疹;FC组的免疫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弱,因此超过60岁患者的带状砲疹发生几率为14.3%oFC组中越大年龄的患者以及化疗周期越多的患者,更加容易并发带状抱
7、疹。参考文献[1]FLINNIW,BYRDJC,MORRISONC,etal•Fludarabineandcyclophosphamidewithfilgrastimsupportinpatientswithpreviouslyuntreatedindolentlymphoidmalignancies[J]«Blood,2000,96(1):71-75.[2]CZUCZMANMS,KORYZNAA,MOHRA,etal.Rituximabincombinationwithfludarabinechemotherapyinlow-gra
8、deorfollicularLymphoma[J].JClinOncol,2005,23(4):694-7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