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ID:50895491

大小:8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能识记一些常用实词、虚词,读懂课文。3.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学设计】一、介绍作者作品常识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

2、向往的理想社会。“记”是古代的一种不定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说明,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附录:文体知识拓展: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帝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时代背景:兵连祸结的晋、宋期

3、间(公元421年),其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二、读准课文三、通读课文知识归类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古今异义:妻子绝境无论鲜美不足交通俨然一词多义舍志寻其并为然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整体感知: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线索:鱼人进出桃源的经过。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林。二(2、3段)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三(4、5段)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再

4、寻桃源)感知文意,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看到的桃花林是怎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渔人进入桃源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桃花源人见到渔人有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4、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渔人看到的桃花林是怎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缘溪行——逢桃林——穷其林——得一山——从口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林的奇异是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有哪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小结:第一节,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的入口。2.渔人从小口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自然景象:优美宁静;生活景象:安乐幸福)3.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大惊”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写出了桃花源人见到渔人到来非常惊异。说明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4、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渔人的?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6、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5、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答案应是两方面: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害怕外面的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来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点评]此段

7、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8、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处处志之,寻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