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围手术期护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腰椎滑脱;椎弓根钉;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6-1394-02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的部分或全部稚体在相邻椎体上发生位置滑动,常见原因有腰椎退行性变和峡部崩裂,发病率可达5%[1],我院骨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实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或加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4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28例;年龄38~68岁,平均45岁;
2、病程4个月至15年。站立行走时双侧腰腿痛12例,单侧腰痛34例,间歇性跛行12例,单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9例,单侧小腿肌力减弱35例。本组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28例oMyerding分类:III度滑脱11例,II度滑脱35例。1.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硬膜外强化麻醉,后正中切口入路,显露病椎及邻近椎体以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线的交点为椎弓根钉进针点,C臂X线透视下提拉病椎将椎弓根钉分别拧入椎体内,再进行椎管减压,安装固定架,旋紧附加螺丝,椎间植骨融合,检查椎弓根钉固定牢靠
3、,再次C臂X线透视检查复位情况,安置引流管。2结果46例随访时间最长的2年零5个月,最短的6个月,平均1年零2个月,41例(89%)腰腿痛消失,5例(11%)好转,完全复位的36例(78%),部分复位的10例(22%)o3护理3.1心理支持治疗、护理是疾病诊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心理护理是任何医疗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心理护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由于患者长期受疾患折磨,意志减弱,情绪不稳定,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患者渴望通过手术解除病痛,但又对手术医生及手术本身充满疑虑,如担心医生手术经验不丰富,手术
4、效果不好,造成瘫痪等,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心理状态,讲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及术中如何配合;以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注重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使患者能安然接受手术治疗。3.2限制活动腰椎滑脱的患者患椎有继续向前滑移的趋势,尤其在站立、行走等体位时更明显,故为防止滑脱的加重,从入院开始即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久站、久行等活动,患者每次下床活动时间不超过20min,必要时戴腰围。3.3术前训练指导3.3.1手术卧姿训练根据手术体位要求,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3~5h,1次/d,以免术中产生
5、不适应。3.3.2大小便训练术前2d开始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卧位大便和小便。3.3.3呼吸训练指导训练深呼吸2组/d,每组深呼吸30~40次,以增加肺活量,并鼓励患者排痰及有效咳嗽,可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3.3.4功能康复训练腰背肌功能锻炼5点式训练,双下肢直腿抬高和肌肉等长及等张收缩训练,并了解术前患者腰痛及双下肢感觉运动的具体情况,为术后观察病情提供对比依据。3.4术后护理3.4.1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平卧6h压迫止血进行轴向式翻身,角度为45。,每2h更换1次卧位,采用二人翻身法,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
6、上,同时在腰背部及膝下用软枕衬垫确保卧位舒适,翻身角度不宜超过60°,防止因脊柱负重过大而致植骨块脱出或上关节突骨折[2]。3.4.2术后切口引流护理术后在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一般保留24〜72h,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作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如出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时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果引流液颜色浅淡、量多则提示脑脊液外漏;引流量过少时应注意有无引流不畅,检查引流管是否折叠,有无凝血块堵塞,负压装置是否有效,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肿胀,脊髓损伤有无加重,如有阳性发现,应
7、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3.4.3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术后72h内动态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做比较对照,观察的方法是:触摸患者的双下肢皮肤,让患者活动双脚,检查其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了解神经功能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3.4.4康复锻炼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的发生,促进机体的早日康复。术后24h后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跟用力下蹬,使足背伸,每次持续3
8、~10s,重复5~10次,每天2飞组,同时,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背伸足趾活动[3];术后直腿抬高运动,可使神经根受牵拉、松弛,上下移动,促进神经根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根炎症反应的早期消退,同时避免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粘连,一般自手术后第1天开始,方法为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肌肉绷紧,缓慢抬高一侧肢体至患者感到下肢有牵拉酸痛,坚持2~3s再缓慢放下,同法抬高另一侧下肢,双下肢交替进行2〜3组/d,5~10min/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高度;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