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5930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紧扣文本解读产生情感共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紧扣文本解读产生情感共鸣评廖大燕老师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今天听到我们听了廖大燕徐老师执教这篇文章,廖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入情入境,情感共鸣听了这节课,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教者引领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体会对父
2、亲的深深怀念。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廖教师用朗读渲染学生,学生的情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二、立足文本,个性解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
3、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三、设置问题,诱发思考教师以问题“谁的呼声?”、“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三个问题来引入新课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从“怎样的呼声?”和
4、“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问题着手,层层深入。展示了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技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呼吁和平,激起火花廖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声,对和平的渴望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出来。此时的学生已经融入作者的心境,并激起了共鸣的火花,都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的心中感受。廖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