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

ID:50858074

大小:2.14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3-15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之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1第二章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第二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第四节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2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3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黄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长期以来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彩陶壶形网纹壶(仰韶文化半山型)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现场5龙山文化黑陶杯龙山文化遗址6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2、及其重心转移(一)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江南得到开发。第一,黄河流域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于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耕作,所以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使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中国的农耕区,逐渐有了向土壤肥沃的长江流域扩展的能力。第三,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更为中国农耕区向南部转移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第四,魏晋南北朝,北方边患丛生,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逃避

3、战火,纷纷南下,寻找新的安身之地,他们的迁徒,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观念,而南方优良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快就显示出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7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二)唐安史之乱之后,北方为藩镇所控制,赋税不入中央,江淮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区。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京都及边防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8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三)宋代以来,南方已经取代北方成为经济中心。9《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4、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一)世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二)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垒与融合的特点。1.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扰和农耕民族的防守;2

5、.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对垒,往往以迁徙,聚合,和亲为结局。1213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415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有如下特点:(一)自然经济占主体,小农经济力量突出。(二)西汉以前商品经济发达,但汉武帝实行主要的商品国家垄断之后,商品经济失去了它的个性,难以起到解体自然经济的作用。(三)国家对土地等主要经济成分控制能力很大。(四)伴随着政治的治乱,经济显示出突出的周期性破坏与复苏的循环。(五)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

6、治地位。16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属内敛型的海洋贸易,。(一)和平而非殖民的贸易形式。(二)朝贡贸易体制下的一种自足自大的心态。(三)海外贸易服从于政治而不是政治为贸易开道。1718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19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农耕经济体制的不断自我调节,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一)远古时期,土地属氏族村社共有,劳动者在家长的带领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共同占有

7、。(二)殷商西周时期,是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三)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逐渐形成。东周以后直到清代,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经营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0二、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一)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地租的争夺。(二)自耕农与地主的矛盾主要在于对土地的控制。(三)自耕农与皇帝的矛盾与相互依赖。(四)三种力量的平衡与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原因所在。(五)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就是在这种力量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21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萎缩(一)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多样的自然

8、条件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汉武帝的垄断政策与商品经济的萎缩。(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2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一)商品经济始终伴随着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