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

ID:50842873

大小:40.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_第1页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_第2页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教学目标1、明确古诗词形象(事物形象)的考查方式2、掌握鉴赏形象(事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形象(事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考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散文、古诗词)的形象三、考点阐释: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四、导引示例: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

2、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洁白美好但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解题思路: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五、课上巩固1

3、、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③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

4、:树木茂盛繁密貌。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孤独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抒发作者的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

5、,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冰清玉洁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

6、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3、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

7、直又硬。②杜荀鹤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不得重用,后因朱温赏识才居要职。(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该诗以小松

8、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