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花开(案例).doc

歧路花开(案例).doc

ID:5080725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歧路花开(案例).doc_第1页
歧路花开(案例).doc_第2页
歧路花开(案例).doc_第3页
歧路花开(案例).doc_第4页
歧路花开(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歧路花开(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歧路花开-----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有人曾形象地以《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来说明求异思维的创造性意义。司马懿为什么会上当?从思维角度来说,就是由于他按照固有的经验,也即用求同思维的方式对面临的情况作出判断。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这次兵临城下,形势险恶,他却在城楼端坐抚琴,而城门大开,必有伏兵。反过来说,诸葛亮为什么敢走这一着险棋?他用的就是求异思维。既然世人认为其从不冒险,这一次偏偏打破常规,设一个空城。疑心极重的司马懿不攻自退,诸葛亮靠他的创造性思维,出奇制胜。传

2、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只当“观众”,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呢?一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都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不规则形,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了,棱角被抹平了。”教育的最高准则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这种教育不仅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

3、特别强烈。”如何更好地借助儿童的这种精神需要,激起求知欲与探索意念,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就作文教学来说,多给学生创设求异的情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想法来源于一次习作:在一次的作文练笔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真想》。许多学生按习惯思维写了以下一些内容:《我真想考试拿100分》、《我真想妈妈带我去游乐园》、《我真想当个科学家》、《我真想不用做作业》。。。。。。正当我意气阑珊地读着一篇篇学生的作文,正为学生不太有个性的作文感

4、到犯愁时,一个题目跃入眼帘——《我真想去偷》。看了这个题目,我既喜又惊,喜的是终于看到一篇选材与众不同的文章了,但马上又为学生有这样的念头吃惊。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这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家庭贫寒,家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爸爸的一条腿因小儿麻痹行动不便,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只有他妈妈打工所赚的几百元,妈妈还要承担起全家上上下下的家务活。妈妈最大的心愿是让他好好学习,每次看到他拿着优秀的成绩回家是妈妈笑得最开心的时候。而这次的测验,因为没复习好,他只考了七十多分,拿着那张没达到优秀的试卷,他懊悔万

5、分,想到妈妈看到试卷后那失望的神情,他真想去偷来几分,即使冒着被称做贼的危险,也要换来妈妈灿烂的笑容。事情虽小,但感情真挚,新鲜独特,有不同凡响之妙见。我欣喜地请该生谈思维过程,她说:“我原先的想法和大家一样,本想随便找一个容易写的题材来写,但又觉得这样写太一般化,没有新鲜感。所以我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想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再三思考,后来,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觉得应该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更有新意。所以就写了这篇文章。”“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学生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对呀

6、,要使学生的习作不囿于套路、老路,有刻意求新之意,必须引导他们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帮助他们确立换角度意识。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注意着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一、点燃求异思维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约里奥·居里有句名言:“套上镣铐,不可能作出标新立异的发明。”学生的思维教师是无法代替的,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创设求异思维情景,培养创新精神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学生作文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命题作文更是如此。没有写作欲望,

7、不观察,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心理,使学生顿生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心理动力,让他们跃跃欲试。启发求异心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启发学生观察求异。要求学生平时观察事物时,不要限于表象,要多注意实质,特别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特征;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见解。观察中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更要看到事物的个性。要学会同中求异。另一是启发学生立意求异。学生作文,如果不是审题错误,则较常见的通病是立意不新。因此,命题时

8、应尽量启发学生求异心理,为学生创造一种新的意境,去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1、成语翻新是求异作文训练较好的一种形式。不可忽视,长期习用的成语中,不少反映的是过去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伦理观念,一旦接受新时代光源的彻照,便暴露出陈旧和不足来。翻新求“异”,才能产生新意。毛泽东同志一次在与秘书一起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问秘书:“谁最坏?”秘书回答:“老太婆最坏,贪得无厌。”毛泽东同志却认为:“贪得无厌不好,贪得有厌就好吗?不贪得无厌,怎么会有追求?”毛泽东同志一反常理,求异思维新人耳目。历来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