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01103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数学教学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迫切任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思维空间多少,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广阔性。那么如何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呢?一、在设置情景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1、使学生在特定的“境”中产生积极的“情”(需要),吸引孩子们走进数学。据有关专家调研,我国小学数学知识近80%缺乏生活内容来支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形成矛盾,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
2、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内容一定要设置特定的“境”,学生只有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生成知识的生长点,才能产生积极的“情”,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有余数除法时,教材中只有几个例题,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操作学具让学生拼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余数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学生能主动的参加讨论,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对余数比被除数小的认知有了深刻的理解。2、在情境展示过程中精心设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提出一些疑问,制造认知冲突,把
3、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中。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交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各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存在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3、设置情境的内容要努力做到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体验数学。《数学
4、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足够重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别。例如:在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学生总结出的几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有所运用,不拘泥于书本的公式,学
5、生思维的多向性就能得到训练。2、使学生反思参与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反思并不是以“答案”为唯一的标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也可以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是否能找出其他更快捷的解题办法,有没有更好、更有趣的解题方式等。3、打破学生认知上的思维定势,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摩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培养。思维定势是一个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解决,它不仅影响对问题的解
6、决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冲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去寻求变异。三、在训练扩展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1、精心设计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与广阔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进行探究,能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2、设计陷阱式题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新课改以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猜测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错误后,教师便急于纠正,不给
7、学生自己反省思考的时间。要知道学生的创造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与提高。3、设计课后延展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在生活中延伸。人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必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实例,使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