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课理论教案.doc

排球课理论教案.doc

ID:5079838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排球课理论教案.doc_第1页
排球课理论教案.doc_第2页
排球课理论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排球课理论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排球课理论教案教学目的:一、让学生初步了解排球规则。二、让一部份学生能参与排球比赛。三、让大多数学生看懂一场排球比赛。德育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则对于一场比赛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教学难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中的进攻性击球、手过网等的判断。教学时数:一课时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通过桌上的排球联想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雅典奥运会女排夺冠,导入本课课题。要让中国排球再创辉煌,就要普及排球运动,也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怎样开展排球比赛。二、提出有关排球规则的几个问题:(放幻灯片)1、一场排球比赛比分为20:

2、25是否继续比赛?2、请画出排球比赛中队员站位秩序。3、一局比赛中可请求暂停多少次,每次暂停的时间是多少?4、比赛中每队最多触球几次?5、排球比赛是一个长宽为多少的长方形?三、排球规则的具体讲解:1、排球比赛的场地,(放幻灯片)2、排球规则的概述:(播放课件)球比赛的开始,由一队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发球。然后每队可接触球了次(拦网触球不计算在内。)比赛应不间断地进行。如果球落地触墙,触天花板、触其他任何物体或某一队员犯规,则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失球。只有发球的队胜1球时,才得1分。如发球队犯规、失误。或接发球的队胜1球时,则接发球队取得发球权,其队员须按

3、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的轮转。一个队只有赢得至少5局3胜制,前4局打成2比2平局时,第5局为决胜局。在决胜局比赛中,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每局比赛前教练员必须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副裁判员,不得更换。每队上场6人,站1号位,每次均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在发球击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前后排和左右侧都不能站错,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球发出后其位置不受此限制)。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每次暂停不得超过30秒。1局比赛中,每队可要求两次暂停,准许边续请求暂停。如果要求

4、第3次暂停,裁判员应予拒绝并提醒该队注意,否则该队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因队员受伤或其他事故中断比赛,不算作暂停。每队在1局比赛中,开始上场的队员被替换下场后,只有1次再上场机会,而且再上场时只准换下替换他的替补队员。3、排球规则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放幻灯片)①发球:按次序该发球的队员必须站在底线外,在裁判员鸣哨后5秒钟内将球击出。发球队场上队员不得挥臂、跳跃或形成屏障、阻碍对方接球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线,否则被判掩护发球犯规,失去发球权。②触球:每队最多触球3次(拦网除外),如果1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1次(拦网除外),则被判为连击.同队两个队员同时

5、触球,作为两次触球。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后,均可再击球3次。③手过网:队员不得过网击球。但击球点在本场区,球离手后,手随球过网不判过网犯规。对方击球前,拦网队员手触及对方地区上空的球时,判拦网队员过网犯规。当对方队员击球之后,许可在以对方地区拦网。④过中线: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域面即判过中线犯规。但一脚或双脚的一部分踏过中线,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线上或在中线上空,则不判犯规。队员可以伸手在网下击球,但不得阻碍对方队员。⑤拦网:队员用上体在球网附近高于球网上沿,阻挡对方击过来的球,称为拦网。只准前排队员进行单人或集体拦网。在1次拦网中,球可能迅速

6、成连续触及1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头或上体的其他部位,均算1次拦网。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3次。拦网手触球后,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失误。(6)进攻性击球:直接向对方场区击球为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在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作攻击性击球,后排队员在限制线前的前场区只能作整个球体不高于球网上沿的进攻性击球,但在限制线后起跳则可扣任何高度的球。4、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画出排球比赛的站位秩序。2)让学生判断进攻性击球、手过网的情况。(请学生上台示范)5、介绍几种常见的裁判手示。6、排球比赛赏析(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课件播放。四、课后要求:请在班上以小

7、组为单位组织班上的一次排球比赛。五、板书设计:(主板书)排球规则1、排球比赛的场地,2、排球规则的概述:3、排球规则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①发球②触球③手过网④过中线⑤拦网(6)进攻性击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