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9095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宾县三小李佳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元二使安西宾县第三小学李佳慧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明确多音字“朝、舍、更、尽”的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千百年来,故园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离别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内容。以前
2、我们曾学过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来背一遍。2、是啊,离别是对故人的期盼,离别是消逝在水天之际的孤帆。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深深的友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继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3、板书课题,理解题意并指导朗读。二、精读悟情1、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1、强调诗中几个多音字的读音。2、指生读全诗。3、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想哪句诗体现了王维与元二之间深厚的情谊。4、学生回答后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并说一说“君”“故人”指的是谁。同时理解诗句的意思。5、正因
3、为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安危难测,所以王维才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的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老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谁能读读,读出这种深情。学生朗读,师相机指导。6、同学们,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喝酒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长辈过生日时,我们要喝上一杯祝寿的酒;新春佳节时全家人坐在一起要喝上一杯团圆的酒;亲朋好友喜结良缘或是金榜题名时我们要喝上一杯祝福的酒;就连有什么烦恼或是忧愁时也会喝上一杯浇愁的酒。那你觉得王维与元二喝的是一杯怎样的酒?7、是啊,这是一杯依依惜别的酒,这是一杯恋恋不舍
4、的酒。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不舍与留恋来。学生朗读,师相机指导并评价。8、车马已经备好,元二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们知道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吗?从渭城到安西全程三千多公里。就算乘坐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也要大半年的时间。即使元二到达安西后一刻不停的就往回返也要一年多的时间。但他是奉朝廷的使命去的,一年多能回来吗?那你设想一下,王维与元二几年后才能再见面。9、孩子们,据史料记载,元二出使安西五年后,王维便去世了。所以渭城相送就成了这对好朋友最后一别了。虽然他们不能预知未来,但大家想想,与好朋友分别在即,何时见面遥遥无期,他们
5、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1、这么悲伤的送别好朋友一杯酒够不够?不够咱就再来一杯。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2、除了悲伤他们的心中还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此难舍难分就再喝一杯吧!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3、老师觉得他们的心中还会有一些无奈,没有办法,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开,因为皇命不可违啊!唉!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能与你喝酒交心的朋友了。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4、临别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窗外的景物更是让愁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请同学再读读整首诗,看
6、看是哪些景物让王维与元二触景生情,离别的愁绪更浓。5、生回答后出示: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6、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仅让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更加鲜嫩、翠绿。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伤感。仿佛连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谁来读读。7、翠绿的柳枝飘呀,摇呀。仿佛是挽留老朋友的手臂。因为柳树的“柳”与挽留的“留”谐音,所以古人又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谁再来读读。8、就在老天为之落泪,满街杨柳留不住老朋友的悲伤中,王维写下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谁来完整地读读整首诗。三、总结学法1、回顾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是先读准诗句的字音
7、,然后弄懂诗句的意思,最后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课后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第九课的另外两首送别诗,下节课我们共同来交流。2、同学们,无论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还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赠汪伦》《别董大》。虽然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浓厚的情,正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诵,也正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诵背一遍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句。3、五千年的文明沉积下无数绚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中华古诗沧海中的一粟。希望同
8、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去读、去思、去悟。让古诗一种文化继续被传承。送元二使安西宾县第三小学李佳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