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

ID:50788296

大小:16.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_第1页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_第2页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_第3页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  《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  5月7日,我们听了三节课,是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的同课异构。课后陈主任进行了评课,因为此前我们提了一些困惑,所以他主要是从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出发,谈了几点想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另外,评课时大家在一起思维碰撞时,也解决了几个一开始我不得而知的问题,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所以这次活动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一、例题中“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是不是可以舍去,直接从乘法算式切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  的确,所听的三节课中有两节课是把这个拼图的过程舍掉的,还

2、有一节课把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前让学生预习,我记得自己在几年前也上过这节课,当时也是舍掉没讲,因为怕浪费时间,想不就是为了引出三道乘法算式吗,大可不必这样麻烦。其实专家在编书的时候放入这一环节是有道理的,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之时,我们要给孩子们这个概念建立的一个生长点,这个生长点必定是学生的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而让学生摆一摆再

3、得出乘法算式,继而认识倍数和因数,就沟通了学生“乘法运算”、“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倍数和因数”之间的联系,顺利地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所以拼的过程是有必要的。  看来,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整合是有必要的,但在调整之时,一定要站在编者的立场上想一想意图,仔细权衡再作决定。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时,用乘法思考似乎要比用除法思考更简单,可是书上为什么只呈现用除法思考的过程呢?写一个数的因数时,一对对地找,为什么不一对对地写,而要鼓励学生按顺序写呢?  第一个问题在听课的时候纠结了

4、半天,想不出原因。猜想可能想除法也行,乘法也行,书上只是随便举一其中一种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其实是有的,当一个数比较小的时候,用除法和用乘法都可以,但是当这个数比较大时,如果是找“78”的所有因数,就用除法的方法比较好,容易找全,不会遗漏,所以除法的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看来书上呈现这种方法是它有道理的,并不是我想的随意而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  第二个问题当时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之所以要按顺序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可能是为了看起来更美观更整齐一些。后来,证大的茅校长一语点破迷津,成对地找是方便,不容易遗漏,有序

5、地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后续的学习,学生在观察因数的特点时,更容易会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而且有序写还方便了以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探究。  看来,教学要有大数学的眼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不仅要关注当前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  三、“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这样的要求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解读,但无疑也会伤害这些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处理比较好?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请做错的同学举手,那些同学的手总是举得比较低,说话的声音也会小很多,大家都不太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往往是很好的课堂资源,不用可惜。所以,

6、顾主任提出了一个建议,让这些孩子说,但在他们说后要表扬他们为班级提供了这么好的研究资源,让这些孩子不觉得因为自己的错而自卑。我曾经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也见过这样的鼓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师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学生的正确,更要学会从教育的角度欣赏学生的差错,只有能融错的课堂才是真正育人的课堂。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  四、为什么课上学生的反应平平,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缺乏激情呢?  这三节课都是用学程导航的模式上的,整堂课中教师讲得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内容饱满,效率比较高,作业都当处理好。但学生反应平平

7、,激情不足,学习的情绪比较被动。数学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了思考力,当学生思考的欲望被激发起来时,课堂的激情自然而然会高涨起来。因为课堂安排的自学环节,让学生少了很多探索研究的时空,学生已经习惯直接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而不去主动思考,没有思考的激情很正常。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调控的作用,比如在学生寻找一个数因数的时候,可以搜集学生中的典型例子,集中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想法。再如要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特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组内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另外,在练习的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这些都可以让课堂激

8、情飞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