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61613
大小:1.63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4
《化学九上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第2课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九年级上册·RJ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认识还原反应。学习目标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自学教材P110~111,回答问题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它得失电子的难易。碳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因不同有所而不同,氧气充足时生成,氧气不充足时生成。碳和某些氧化物会发生反应。这里“碳”代表所有的碳单质。推测单质碳有哪些用途?自主学习氧气的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还原3探究点1:常温下的稳定性互动课堂(探究与合作)得失电子都难,所以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较稳定较稳定分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
2、图:结论:。2.事实验证:我国古代书画家的字画能保持很长时间,也验证了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4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较。稳定5探究点2:可燃性讨论:碳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如何确定?互动提示生活中我们知道碳具有可燃性,如煤、木炭均能燃烧。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这些反应都要热量,是放热反应。CO2CO放出2C+O22CO点然C+O2CO2点然6讨论:如何确定氧气是否充足?C+O2CO22C+O22CO点燃点燃12∶3224∶32=3∶8=3∶4结论:⑴当C∶O质量比小于3∶8时,生成物是。⑵当C∶O质量比在3∶8与3∶4
3、之间时,生成物是。⑶当C∶O质量比不小于3∶4时,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一氧化碳7碳具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碳燃烧时,氧气要充足,否则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可燃性8探究点3:还原性实验:将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试管,按下图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9现象:⑴说明反应中有。⑵反应后还有红色物质生成,推测是。分析:⑴碳单质在反应中能夺去氧化铜中的,生成,使黑色的变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⑴。⑵冷却后倒出试管中固体,有出现。红色固体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铜的单质氧二氧化碳氧化铜红色的单质铜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有气泡,一会儿澄清石
4、灰水变浑浊2CuO+C2Cu+CO2↑高温10⑵我们把形如氧化铜失去氧的反应叫做反应,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叫做还原剂,所以碳是。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个反应中碳和氧发生了反应,这个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在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中,得氧的物质发生反应,是还原剂;失氧的物质发生反应,是氧化剂。还原还原剂氧化氧化还原11⑶依据上面碳单质的还原性的探究,推测碳单质可能的用途是。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决定的。作燃料、还原剂性质4Fe3CO2↑2CO2ZnCO2↑3Fe2CO2↑试写出碳和其他氧化物反应的产物。⑴2Fe2O3+3C+
5、。⑵CO2+C。⑶2ZnO+C+。⑷Fe3O4+2C+。高温高温高温高温12高温时,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活动性增强,所以高温条件下,碳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还原13⑴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⑵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小组合作展示如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14C+2CuO2Cu+CO2↑高温CO2+Ca(OH)2CaCO3↓+H2O防止液体倒吸导致试管炸裂,避免灼热的铜遇到氧气又变成黑色的氧化铜⑷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
6、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⑶继续加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15⑴用酒精灯加热木炭还原氧化铜时,一般不能够达到需要的温度,通过加灯罩可以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使反应得以发生。⑵试管内有空气,加热时空气膨胀被排出。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是因为有二氧化碳产生,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是因为反应后有铜生成。⑷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后移走导管,由于试管内温度降低,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澄清石灰水将倒吸入大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若不将试管冷却,试管中红热的铜遇到空气中的氧气,铜会被重新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16当堂过关
7、·即学即练17单质碳的稳定性联系碳原子核外电子结构和水墨画保留时间长,理解单质碳的稳定性。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单质碳的可燃性一般情况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充足时,就要考虑一氧化碳的生成了。单质碳的还原性⑴在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⑵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1819本课时讲解结束,同学们如果还有疑问,请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吧!20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