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

ID:50756435

大小:4.72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3-16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_第1页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_第2页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_第3页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_第4页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瞻前顾后合理推求——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解题能力。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推断方法①昭(人名)率老

2、幼婴城,敌攻之力。(2009年高考课标卷)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95)④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高考课标卷)尸位素餐名副其实白吃饭符合想一想逼近有规律吗?祖母刘夙婴疾病《陈情表》缠绕环绕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方法一:联想迁移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联系教材联想成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①邓愈镇江西,数延见。(2011年高考全国卷)②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2011年高考山东卷

3、)③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高考山东卷)④籍之以为厢兵(2010年高考湖北卷)停止改变变更招请邀请高考掠影登记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学不可以已。《劝学》矢志不渝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③求全责备④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安逸享乐多余要求丢弃想一想有规律吗?方法二:结构对称推断法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4、线的词语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2011年高考北京卷)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2011年高考湖北卷)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2009年高考四川卷)高考掠影大体大的方面学习遭受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②抚军厚赉成。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系燕父子以组。⑤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用绳子拴着从上往下送绳子双目失明想一想卖出米有规律吗?赏赐方法三:汉字字形推断法汉字属表意文字,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有着密切地联系。通过对一个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断出其大致的意思。一般来说,“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而形声字其形旁多属象形

5、符号,它们虽不能直接反映出该字的意义,却表示了该字所属的意义范围,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大体的意思。高考掠影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解答:籴——买进粮食粜(tiào)——卖出粮食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句: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⑵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①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6、②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赂:贿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①范增数目项王。②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③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④明足以察秋毫之

7、末而不见舆薪。⑤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用眼睛示意制裁险固的地势视力腰上佩着想一想有规律吗?方法四:语法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倒装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定)主〔状〕谓〈补〉(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我们推断实词时可以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先确定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高考掠影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

8、“樵”是它的宾语,名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