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

ID:50716924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_第3页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_第4页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均为发病后即在我院住院的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除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在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康复介入,平均为发病后7天左右时间开始康复治疗,发病30天左右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将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更好的

2、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关键词:中风后偏瘫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22-02中风病以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有利于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早期介入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科的住院患者90例,均为初次发病,根

3、据有无早期康复介入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脑梗塞34例,脑出血11例,平均年龄62.5岁。治疗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脑梗塞32例,脑出血13例,平均年龄6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1.2.2西医诊断标准: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4、提出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过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以偏侧肢体瘫痪,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1.2.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无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治疗。1.3排除标准。1.3.1中风后有意识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1.3.2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等功能损害的患者O1.3.3多次发生脑血管疾病患者。1.4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在病情稳定不再进展24小时后开始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未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发病30天时比

5、较肢体功能状况。1.4.1物理疗法。①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髓关节外旋。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②主、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各关节活动2〜3次/天,每次5〜10遍。鼓励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活动,进行双手交叉上举练习,下肢桥式运动。③床上翻身训练:翻身生活自理的第一步,利用健侧肢体或残存肢体的能力带动瘫痪肢体,或在辅助下或独立地进行翻身。④坐位平衡及坐站训练:患者先移至床边,用健腿将患腿

6、移至床边外,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躯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后,可以让患者用健手从设提一侧拿放物体,以强化平衡反应。⑤站立平衡及坐到站立训练: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驱,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髓膝伸展而站起,必要时治疗人员可站于患者患侧,一手将患膝向前拉向下压,另一手放在健侧臀部帮助患者抬起臀部,患者站于平衡杠边,监测上肢紧握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治疗人员或家属于患侧边给予帮助,逐渐增加时间,

7、直至能保持站立位超过30mino将重心转移到患侧站立。对站立困难者可逐步由高椅子到低椅子做起坐训练。⑥步行训练:随着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负重能力的提高进行迈步训练,越过不同障碍物及上下楼梯训练。⑦物理因子治疗:可利用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治疗,促进患者运动的出现。1.2.2作业疗法ADL训练: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入厕、洗澡、刷牙等。重点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和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强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生活自理为目的,1次/天,治疗均实行一对一方式。1.

8、5疗效评价: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判定标准。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X2检验,定性资料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改良Barthe1指数的比较,均有改善,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疗效,但两组治疗后统计学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