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91325
大小:16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13
《外小最新电子备课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第12册第一单元备课教师:雷云学日期:2013-2-28课题:1、学弈课时:1教学目标(分层)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具学具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三人
2、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谈话: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
3、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4、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五、练习背诵六、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17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七、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板书设计学弈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课后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采
5、用了教师为主线,以读为面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课内的拓展还显得不够,应,可以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17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第12册第一单元备课教师:雷云学日期:2013-2-28课题:1、两小儿辩日课时:1教学目标(分层)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重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
6、、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2.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3.指名读。4.集体读。5.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
7、句,小组合作。预设:汤:热水 去:距离 以:认为东:向东 为:同谓说 知:同智,智慧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三、合作探究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明确:视觉/触觉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四、领悟升华1.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
8、能决也”。2.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3.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17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孔子: (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