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

ID:50684359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3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1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2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3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4页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 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文言文实词的复习方法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之一,复习备考时,应着重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三方面进行积累归纳,其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我在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动态使用中去积累文言实词,并形成两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现陈述如下,以期助广大中考生一臂之力。  ①指要:  文言词语浩如烟海,用法千变万化。我们怎样以不变应万变呢?第一招就是学会“归类,轻松积累”。  ②举例:  “故”这个实词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故:1.因此,所以。  故曰。  故虽有名马。  2.原因,缘故。  扶苏以数谏故。  公问其故。  3、原来的,旧的。  温故而

2、知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  ③操练:  下边句子中的“谓”有什么不同含义?  1.楚王谓左右曰(对……说)  2.太守谓谁(是)  3.太守自谓也(命名)  4.予谓莲(认为)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词语的不同意思。  点拨:掌握了这些句子中“谓”的意思,“于是谓之曰”这句话中的“谓”怎么理解呢?  试试看:句中的“谓”怎么理解?  1.秦王使人谓

3、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对……说)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义。(《公输盘》)(称为)  ①指要:  文言实词,除了一词多义之外,还有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的现象我们也有一招应对,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②例如:  短文中“愿闻其说。”这句话中的“闻”是个古今异义字。怎么理解?  怎么理解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古义:黄河;今义:河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微,目光短浅;今

4、义:言语、行为恶劣)  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这样几种情况:扩大,如“河”。词义缩小,如“妻子”。词义转移,如“涕”。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  试试看:句中的“走”指什么?现在指什么?句中的“颜色”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怎么知道的?课内见过吗?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古义:跑;今义:行走)  2.颜色不少变。(《张中丞传后序》)(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厉害的手段)  录毕,走送之。  普颜色不变。  ③再如:  短文中“愿闻其说。”这一句中的“说”,也是一种常见的文言现象。怎么理解?  下边这些句子中加点的实词都出现了词类活用现象,怎么理解?  1.其

5、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2.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君将哀而生之乎?(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5.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6.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8.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  “犬“王”是名词的活用。“奔”是动词的活用。“险”“亲,远“凄寒”“美”是形容

6、词的活用。这都是常见的实词活用,我们可以分别归类。  试试看:下边句子中的“奇”和“饮”怎么理解?怎么知道的?  1.柳开奇之,曰:公辅才也。(《李迪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赏识。)  2.黔敖左捧食,右执饮。(《不食嗟来之食》)(动词作名词,汤水。)  ④又如: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大家看这一组句子,看里面有哪些通假字?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这四个字代表了通假字的四种类型。 

7、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中的“坐”通“座”。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一句中的“材”通“才”。  3.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中的“適”通“谪”。  4.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一句中的“指”通“直”。  试试看:这两个句子中,通假字分别是哪个?怎么知道的?课内见过吗?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已”通“以”)  2.张良出,要项伯饮。(《项羽本纪》)(“要”通“邀”)  大家会发现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