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

ID:50675488

大小:1.63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3-13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整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1.1三角形的边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目标分解: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测量操作,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从而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导学过程一、课前自测: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二、自主学习1、认真阅读课本(“探究”前,时间:5分钟)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ABc三边:___________顶点:_____________三角:_____________记法:_______________按边角关系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阅读课本(“探究”,时间:3分钟)如上图,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例题,时间:5分钟)(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三、初步小测:1、在三角形ABC中,AB+BCACAC+BCABAB+ACBC2、假设一只小虫

4、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于是有:(得出的结论)。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5、6、11(3)5、6、10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四、拓展提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教学评价本课教学使用的评价方法是课堂练习

5、评价法。课堂练习指的是初步小测和拓展提高的练习题目,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后的巩固和提高,初步小测完成前3题是达标,完成前4题是良好,完成拓展提高是优秀。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理解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目标分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测量,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的概念;能根据图形准确写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导学过程一:课前自测: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请画出线段AB的中点。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1、定

6、义:从三角形的一个向它的所在的直线作,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图1ABCD2、几何语言(图1)ABCDAD是△ABC的高ADBC于点D(或==90º)逆向:ADBC于点D(或==90º)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3、定义:连结三角形一个和它对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几何语言(右图)AD是△ABC的中线=逆向:=AD是△ABC的中线三、初步小测:1、画出下列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1)(2)(3)2、(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三条中线相交于点;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

7、的重心。(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中线相交三角形的;(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三角形的;(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三角形的;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四、拓展提高:1、如图所示,画△ABC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AM是△ABC的中线,那么若用S1表示△ABM的面积,用S1表示△ACM的面积,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

8、().A.S1>S2B.S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