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

ID:50675481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_第1页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_第2页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   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氧自由基损伤认识的深入,医用制氧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吸氧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儿科资料的缺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氧疗方案,大多参照成人经验制定。由于儿童及新生儿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差异较大,简单应用成人经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氧流量时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评价了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三种新生儿常用的吸氧方式的临床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1对象2005年1~7月收入我院NICU需吸氧的新生儿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体重(3032?687)g

2、,孕周(3817?118)周。考虑到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参照卫生部5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6(卫医发2004-104号),孕周<34周的早产儿或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不明类型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未纳入研究对象.112方法将以上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独立研究,每组10~16例,分别给予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改良鼻导管组选用直径4mm改良鼻导管,置于患儿人中部位,距鼻孔5mm,设定1、2、3L/min三个不同流量组,各于吸氧后1、2、3h,以测氧仪测定患儿咽下部氧浓度[2]。头罩吸氧组选用圆柱形头罩(容积5L,5孔),设定1、2、3、

3、4L/min四个不同流量组,各于吸氧后1、4h,测定头罩内患儿口周氧浓度。暖箱选用OhmedaCarePlus4000Incubator,设定1、2、3L/min三个流量供氧,各于供氧后1、12、24h测定箱内氧浓度。   113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以(?x?s)表示。同一流量不同时间点氧浓度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后,若无显著性差异取平均数后作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q检验。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关系作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2结果   211各组相同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氧浓度各组相同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氧浓度之间均无不同氧流量下,改良鼻导管组和头罩组的实际吸

4、入氧浓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105),且随氧流量增加实际吸入氧浓度有逐渐增加趋势。氧流量设定于1~3L/min时,暖箱内氧浓度未因流量不同出现统计学差异(P>0105)。三种吸氧方式下的实际吸入氧浓度,以头罩吸氧组的总变异系数最大,改良鼻导管组最小。212改良鼻导管组和头罩组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在两组中,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均呈正相关(P<0101),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改良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和暖箱内供氧是新生儿常用的三种低流量吸氧方式,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且无创,在各级医院均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发现不适当氧疗可

5、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近年来对氧自由基损伤和新生儿慢性肺疾病(CLD)的认识也逐渐深入[3-5],新生儿用氧的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儿科临床资料缺乏,在儿童或新生儿氧疗时,往往以成人的氧疗经验估计患儿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及而儿科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频率、呼吸方式、吸气时间、潮气量、呼吸系统解剖、体重等许多方面与成人显著不同,这些因素将导致相同氧流量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成人产生明显差异,对成人安全的氧流量如果简单地应用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可能造成高浓度吸氧,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改良鼻导管通过患儿自主呼吸将氧气送入鼻前庭,并在鼻咽部与空气混合,达到氧疗的目的。

6、相对于鼻塞和鼻导管吸氧,它对新生儿刺激较小,不占据气道,不易被患儿鼻腔分泌物堵塞,且鼻导管吸氧的指导流量为013~016L/min[6],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普遍使用的氧流量表并不具备011L/min的精细调节能力,实际调节精度最多能达到015~1L/min左右,且实际输出流量常随气源压力波动,往往不能在临床实现。国外有研究表明,鼻导管吸氧下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患儿体重呈负相关[7],参照此结果,鼻导管吸氧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安全,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因素,改良鼻导管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程度应用,但目前既无详尽资料,也无公式可循,国内对新生儿的指导氧流量为015~

7、1L/min[6]。本研究分别测定了1、2、3L/min氧流量时患儿的咽下部氧浓度,发现实际吸入氧浓度随氧流量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低流量下可得到低浓度,但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生理特点,如上呼吸道相对狭窄、鼻腔易充血、受分泌堵塞、潮气量小、吸气时间短等因素,不能通过本研究结果简单地认为新生儿改良鼻导管吸氧不易导致高浓度氧环境,环境气流影响、患儿哭闹、改良鼻导管的口径、开口大小,尤其是导管口距鼻孔的距离和氧流量等都是影响实际吸入氧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患儿的病理生理状况的变化也会对呼吸生理如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潮气量等产生显著影响,同样可造成同一氧流量在疾病的不

8、同阶段实际吸入氧浓度的差异,故密切监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