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

ID:50671208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四上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两首》课型:精读课单元主题:第二组观察与发现课时:两课时设计者:李慧丽新郑市黄水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6)背诵优秀诗文50篇。2、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

2、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把古诗读正确,背诵古诗对学生来说没任何难度,理解诗意,体会道理,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中通过指名读诗的方式落实,认识3个生字

3、。通过课堂中分析认识字形、指导书写、默写等,正确读写“莫、腊、浑”等词语。2、通过课堂中的师范读、指名朗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在品味诗句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学习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评价任务:任务一:学生能正确地读准字音,正确默写生字词。任务二: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读出诗人的心境,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任务三: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从中体会诗中

4、所蕴涵的哲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背诵古诗,引入课文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江西庐山),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环节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由读诗三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到字正腔圆。(落实目标1)  2、指名读诗、正音。3、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以下指导:  (1)感知到庐山之美,引

5、导学生品读、想象第一、二句,让学生简单画一画他读出的“岭”和“峰”,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2)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三、四句。相机理解“缘”的意思,并注意强调其写法:右上部分好似两手做取景框状。师生采用问答等形式反复朗读该句。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讨论探究:那么,怎样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集体交流。相机引读名诗佳句: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评价朗读是否正确、通顺(评价目标一、二)重点评价诗意表达的是否完整、通顺,重点字词的理解是否准确。(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强调在吟诵《题西林壁》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理趣。  2、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读示范,指名说说准备怎样把握诗歌节奏(重音与停顿)?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一边感受一边朗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

7、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4、指名展示,引导学生听,评。((落实目标2)  5、配上乐曲,开展背诵比赛:看谁先把这首诗背下来?朗读做到字正腔圆、停顿得当。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道理(评价目标三)环节四揣摩古诗,触摸诗情1、教师提示:学习古诗,还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2、投影出示: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

8、,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