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ID:50670869

大小:50.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3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前赤壁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三、教学设想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篇赋,我觉得应该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针对本文,我又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再者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诵,应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五、教学时间:

2、一课时六、教学准备1、余秋雨散文《东坡突围》2、林语堂《苏轼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赋》七、教学过程(一)联系背景,迁移导入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据记载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孙、刘联合作战,利用曹操不善水战之短,火攻大破曹军,这场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制胜强敌,对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著名的历史场景自然是文人雅士们吟咏感怀的对象。这篇文章作者写于元丰五年,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四年,他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追

3、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苏轼把两者融为一体,巧妙解决了进取与隐退、入仕与出仕、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充分的表现。这篇赋书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关系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心怀。明代的董其昌曾评说:“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步骤:谭嗣同绝命诗—→苏轼绝命诗—→苏轼《赤壁赋》导语:古时文人狱中常作绝命诗,大家一定很熟悉谭嗣同临刑前的《狱中绝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苏轼也曾作绝命诗《狱中寄弟弟子由》两首,请

4、看大屏幕投影:《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

5、今,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也得以诞生。板书课题:前赤壁赋(二)听读全文,间接感知1、听录音:播放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朗读《前赤壁赋》的录音带,感受苏轼的文风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三)自读全文,直接体验1、自由散读: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清节奏2、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欣赏之处及不懂之处3、理清线索:提问本文有什么线索?可分为几部分?板书:(情感线索:乐—→悲—→喜    三部分)(四)细读课文,局部强化1、乐(第一自然

6、段)①    设疑:苏子因何而乐?从哪可以看出?板书:(泛舟游玩—→见景而乐    精美语句—→可以看出)② 细读:反复诵读美言佳句,揣摩苏子的感情,体会景与情的初步联系③ 互问:提问不懂之处,师生共同解答2、悲(第二、三自然段)1)本段的“嘻”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3)客”是如何闻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

7、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的感慨,是抒情。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一般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