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41219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9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课前提出初读疑惑,上交小条。提醒周五演讲同学准备。第一课时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本文的诵读要把握好节奏,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读出意境;抒情的句子,要随文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乐则节奏明快,悲则节奏低慢。在朗读时,应读出停顿,同时在句中可稍加延长。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些带“兮”字的句子,更要在“兮”字后稍做延长,以舒缓语气。如:“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具体地:⑴读出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
2、等⑵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⑶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⑷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⑸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悲)“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洒脱)二、在诵读的基础上,把诵读随机变成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Ø“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几句话,学生熟悉——初中学过《核舟记》。Ø“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窈窕”二字,曾经在哪里出现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Ø“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二字使我想起了一首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Ø“余音袅袅,不绝于缕”。想没想到一个人——王小玉?白妞说书,人们如是说,“三日不绝
4、”;更有人说“三月不知肉味”——不是不吃肉,也不是吃不起肉,耳闻目睹口鼻身心全都陶醉于高雅音乐之中,安能辨肉味之佳美与否哉!Ø“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还能背诵曹操的那首《短歌行》吗?Ø“孟德之困于周郎”,想起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啦?——赤壁之战。Ø“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东坡与辛弃疾分别写过什么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Ø“况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有过什么歌?——“滚滚长江东逝水……都付笑谈中。”Ø“逝者如斯”,谁说的话?——“孔子。下一句是,‘不舍
5、昼夜’。”Ø“盖将自其变者……皆无尽也”——爱因斯坦对一个年轻人这样解释相对论:一对热恋的情人整整一天都呆在一起,如同呆了一瞬间;一个学徒于三伏天守候打铁炉,当然会是度日如年。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当然不一样。Ø“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以把它转换成:“不是我的,分毫不取”;然后再添八个字:“属于我的,寸土不让”。如何?Ø“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现代汉语通常会把“无”换成“不”。第二课时一、引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
6、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二、作家作品1、《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
7、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2、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
8、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