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

ID:50669885

大小:42.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阅读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2、学习的论证方法。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2、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3、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具有格物致知精神。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注重实践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编写阅读提纲。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法设计讲授

2、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学法设计练习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1、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二、导入新课(一)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

3、,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问题探究(一)学生自读课文一遍,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找出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二)指导编写阅读提纲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1、(1-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2、(3-12段

4、):分析问题①(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的事例,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②(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③(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3、(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三)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书中找有关语句)。1、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2、为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运用于哪些范围?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

5、“格物致知”?师点拨:1、“格物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缺乏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所学的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获得,一旦面临真正实验,就不知所措,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3、因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四)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点拨)有以下几种:1、引证法: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2、例证法:从反面举了古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现代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很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事例。从正面举了通过实验了竹子性质的事例,阐述了试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有计划地探测。3、对比法: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内心体悟和

7、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知识只能通过试验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小结:作者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使说理透彻,道理充分,更令人信服。四、拓展(一)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点拨】这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重理论轻实验,重分数轻能力等,只要符合实际就行。(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点拨】本题主要让学生把课内的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五、总结本文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文章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语

8、言明白如话,行文灵活,说理方法多种多样,这些都是我们在作文上值得借鉴的。教后记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生初接触议论文,学习兴趣很浓。文章要谈的问题是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再加上教师在课堂所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应能得到良好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