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随笔.doc

教学教育随笔.doc

ID:5062157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教学教育随笔.doc_第1页
教学教育随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教育随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随笔决不放弃他六语组岳文海我班的豆宁懒得出了名,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次别人的作业都交了,总差他的没交上来,非要老师一个劲地催着,盯着他做作业才能完成。劳动时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老师拿他没办法,批评、教育全没用,急得老师忍不住直皱眉头:他还能变勤快吗?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还有的学生懒惰是因为其他负性心理的

2、影响,如畏难、依赖等。经过调查知道小明的父母一直在外工作,他是留守儿童。他的爸爸忙于生计,在兰州开大车挣钱,很少顾及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却认为做父亲的都不管,他们更无能为力了。豆宁就这样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想孩子是由于长期的家庭影响使他养成了这一不良的习惯。孩子其实是好孩子,六年级的他也应该懂事了,他能够改正他的不良习惯的。针对他的情况我对他做了如下工作。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

3、不但给家长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而且会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2、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不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3、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孩子的家长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家长改变不闻不问的教育态度,并能多花精力培养孩子。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以

4、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自信心有所提高,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完成作业也变得积极些,主动些了,也乐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期望他有更大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