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

ID:50593496

大小:6.26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0-03-12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_第1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_第2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_第3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_第4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40816.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芗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10月15日主要内容背景与有关概念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登革热是无人关心的疾病,却正在威胁我们的生活。——WHO日内瓦总部的登革热专家麦克·那森。登革热Dengue1.1历史疫情1779年发现,20世纪扩散到100多个国家全球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约有100多个国家25亿人口受到登革热感染的威胁。尤其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印度等。全球每年发生登革热感染者超过5千万人,其中有50万人为登革热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造成2.5万人死亡。我国20世纪80年代云南边境局部地区曾发生过登革热散发流行。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病主要在广东流行,多为小规模流行或散发。1999年、2004年和2007年因输入性病例导致福建和浙江等地发生暴发流行,其它省区近年来也常有输入性病例的发生今年国内疫情近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出现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另有20个省份报告有输入性病例。在疫情严重的广东省,除广州市外,佛山、中山、江门等地也开始出现暴发疫情。截至10月12日零时,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30325例。病例分布为:广州25732例、佛山2602例、中山417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专家提醒,若控制不力,这些地方的疫情存在进

3、一步升级扩散的风险。福建除漳州、泉州、三明外,其它市相继发生200多病例为什么要学这个病?可发生大流行发病者:症状突出登革出血热增加,死亡率增加重要的虫媒传染病1.2登革热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发热性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DENV-1、DENV-2、DENV-3、DENV-4)临床特征: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根据是否存在同时存在的血液浓缩和血小板减少登革热:典型、轻型、重型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1.3流行形式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我国

4、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1.4登革热传播机制1.5疫点、警戒区、疫区疫点以病家或工作场所为中心的半径1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警戒区疫点以外半径400米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疫区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1.6输入性病例(1)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病例;(2)急性期血清的抗体阳性病例。1.7暴发疫情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暴发疫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首

5、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二、流行病学2.1流行环节传染源患者: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传染性强;轻型患者(占1/3)不易被发现,数量大,具有更重要传染源作用。隐性感染者(占1/3):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有部分不发病,但可产生病毒血症,起到重要传染源作用。带病毒动物: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热的传染源。2.1流行环节(续)传播途径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

6、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经观察,在伊蚊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登革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按蚊(疟疾、乙脑)(丝虫)伊蚊:又称花斑蚊,身体黑白相间活动特征:清晨或傍晚出生活动,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能猖狂攻击人畜飞行直线距离100米以上长的可达上千米孳生地方:人工容器或植物容器积水2.3流行环节(续)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

7、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1/3隐性感染)。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2.2流行特征分布特征地理分布-地区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一定流行方式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周期性2.2.1地区分布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性疾病,而且4种血清型都有流行。70年代,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地区发生流行。80年代登革热病毒散布到非洲。每年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