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83980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写好方块字,培养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写好方块字,培养好品质■谈低段年级写字教学的具体做法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李丽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要写得一手好字,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受益终身;反Z,如果一开始字就写得很差,到后来儿乎是不可能再发生改变了。把写字教学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耍位置,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一大重任。试看我们的语文教材,不管是传统教材还是新教材,首先安排入学儿童学习的是汉语拼音和儿童最常用的基本字、独体字,然后再学习合体字、笔画繁杂的字。因此,帮助学写好字,也有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与Z相适应,我在写字教学屮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一、姿势的训练写
2、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和坐的姿势。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写字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生长发育。为让学生明白不良写字姿势所造成的危害,从而积极投入到练习正确写字姿势的行动中,在迎来新生的第一天,我就事先在教室里做好布置,把正确的写字姿势图张贴在墙上,使学生一进教室的那一刻,就己经把这幅正确的写字画面印在了脑海中。当开始进行拼音教学时,学生正式写字也开始了。我把正确的握笔示意图人手一份发到家长们手中。课堂上适吋的出示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女口,五指是如何执笔,如何正确的齐司其职,还编了一首顺口溜:“食指拇指捏着,屮指托着,无名指小指藏着。”,在坐姿上,
3、天天提醒孩子“头正、腰直、臂开、足安。”让学生对照画而中的正确姿势进行自我反复练习,逐步养成不摆好止确的姿势不动笔的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高,有的学生矮,个高坐高凳易造成眼睛离桌面太远,换上适当的凳子后,问题便可解决。一些学生个小,手小,按常规“手离笔尖一寸”的要求,写字时总把握不住,勉强做到乂会导致其他错误姿势的发生,于是,我将“一寸”改为“七分”,从而化解了矛盾。二、笔画的训练刚入学的孩子,都是从最基本的字开始学习,如第一册教材开始学定的字是“一、五、木、禾、土、八”等基本字。抓住学习基本字的契机,重点进行基木笔画的训练。首先,一
4、定耍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出字格的作用。一年级孩子小,写字时老坐不久,认识田字格更是枯燥无味,编个口诀让学生记忆:“叩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來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自方位记心间。”儿歌一背,方位也记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在教学简单的汉字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图片、拼音认读后,再出示笔画。如“人”字,“撇”用于出字格中,从讲解“撇”的起笔位置起讲它的书写指要,学生通过基本的讲解、示范、自主练习后,初步掌握了撇的写法;学习“捺”时,告诉学生捺从左上向右下捺,注意顿笔,捺岀脚来。明白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知道了“人”字撇
5、起笔高,捺起笔低,撇尖和捺脚一样高。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一练基本笔画。基本笔画的字练习切忌不可太多,在刚学写字的起始阶段,一旦多了,学生就会厌烦,从而乱写一气,效果反而不好To三、结构的训练抓住有代表性范字的重点笔画重点指导,突出难点,可收到事半功倍Z效。如独体字:“天、大、火、儿、风”,这五个字都有竖撇,结构特点相近,如果把“大”写好了,其它四个字也就基本写好了。乂如,学习“口、田、白、西”时,教师对口字作重点指导:上面略宽,下面略窄。到学“山”吋复习“口”字的写法,对比它们的异同点,学生一点就通。这样,学生便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6、。在这里,还有一个从独体字过渡到合体字的过程。学习合体字,首先要学习偏旁部首,为独立进行字形分析作准备。分析时,要指导学生看清结构,从整体形象到部分结构,注意细微和隐蔽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也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四、能力的培养刚开始学写字时,教师一定耍多鼓励少批评,写字的量不耍太多。写字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先从描红入手,选择一两个自认为写得好的字先练习写,然后交流体会,并听听别的同学是如何把其它的字写好的。这样,学生就有了非常好的学习空间,既学会了倾听,乂展示了自
7、已的成果。尽管学生对书写汉字的见解还不成熟,有的甚至还很幼稚,但学生自已动脑的过程却很重要。这一学习过程,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的同时,乂能激发学生探索汉字学习书写汉字的兴趣。另外,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尤为重耍。刚开始时,教师的耍求可以降低点,多采用奖卡、小红花等手段去赏识孩子。老师可以多评评“小书法家”“写字Z星”,让孩子的积极性不段提高,这样,学生喜欢写字了,字也会越写越好。写字教学任重而道远,加上低段学生的易变性较大,需不断努力,加强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使他们真正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