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72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72例【摘要】目的:了解思密达、妈咪爱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母乳性黄疸72例,随机分成A、B、C3组。A组:22例,停止母乳喂养;B组:20例,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C组:30例,停II: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及思密达和妈咪爱口服。分别观察3组在治疗后24h胆红素下降值。结果:3组治疗后24h朋红素均下降,A组下降低于B、C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B组下降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o结论: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同时给予光疗能缩
2、短病程,加服思密达和妈咪爱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可广泛推广。【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思密达;妈咪爱【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98-01近几年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逐渐增多。我院对于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使用常规退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思密达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72例,均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l]L1]:①新生儿期
3、出现黄疸;②母乳喂养;③肝脾大小正常;⑤血清总胆红素值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⑥实验室检杳除外溶血病、败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及分娩窒息、产伤和头颅血肿等因素。全部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男39例,女33例,日龄3d〜2周。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A(22例)、B(20例)、C(30例)3组。3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发病日龄等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o1.2治疗方法A组: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奶喂养;B组:停ll••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C组: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及口服思密达(1克/次,3次/d,空腹服)、
4、妈咪爱(1/3包/次,3次/d,2次奶间用温开水或奶调服)。1.3观察指标总胆红素: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型号为II类BT型),上午1次/d,选择前额、上臂、前胸3部位测总胆红索(TCB),读数各1次,取其平均值。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24h胆红素下降值。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结果3组治疗前胆红素值无显著弟异(P>0.05)o治疗后24h:3组胆红素均有下降:A组下降值低于B、C组,相羌非常有意义(P<0.01);B组低于C组,相差有意义(P<0.05)o上述治疗屮,3组均未应用白
5、蛋白和(或)血浆治疗。3讨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其特性,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产生了较多的红细胞。新生儿出生品建立呼吸,使血氧浓度升高造成大暈红细胞被破坏,而肝细胞摄取胆红索的能力低下,肝内Y蛋白含量低,故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索的摄取。而新生儿的肝细胞内術萄糊醛酸转移酶含量极低,不能将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另…部分在冋肠末端经肠道菌群作川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为无色的粪胆原,继而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形成尿胆素或粪胆素,大部分从肠道排出。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相
6、应增加,其特点是较正常新生儿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常持续达4〜12周方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以间接胆-红索增高为主。其发病原因尚未肯定,可能是母乳屮含有较高浓度的B匍萄糖醛酸廿酶,将己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2]o妈咪爱散剂主要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木品冲服示能在冋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有益菌群维持在正常菌群的最佳状态,当结合性胆红素经胆道系统排泄至肠内,在肠道内细菌性葡萄糖醛酸卄酶解除簡萄糖醛酸基,随麻细
7、菌将其还原成无色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腹红素。妈咪爱还含有B族维生素,可以及时补充光疗所致的核黄素破坏。思密达是一种高效、无毒的肠黏膜保护剂和病原清除剂,且不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丿2川思密达后,能固定清除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达到减少肠黏膜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木研究结果提示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在有光疗的条件下,应在停止母乳喂养的同时给予光疗;如果没冇光疗的条件,可以停止母乳喂养加用思密达、妈咪爱口服,也较单纯停止母乳喂养疗效好;当然,给予光疗加Z上述两种药
8、物能取得更好地疗效。此治疗方法适川于轻、屮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参考文献[1]倪敏洁,徐美华.运用经皮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动态观察的和护理[J].河北医学,2002,9,(9):833.[2]黄德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8.L3]刘泉波,刘作义.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屮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