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

ID:50573324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2013年暑假参加了苏州市直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网络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和在线的论坛交流,我想结合口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初屮数学课堂教学屮情境创设引入的几点思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不懈努力的方向。只有教师的心屮装着学生,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起点,才能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那

2、么,数学教学从什么地方入手,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是什么?下面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来说明。案例1“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银行储蓄问题。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今后都能有理财意识,做个明明口口的理财小主人。”听了我的开场白,学生们一个个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我将题冃抄在了黑板上。“小明的爸爸有6000元现金,存期为三年,到期取得本息和8268元,这笔储蓄的利息是多少元?年利率是百分之儿?”请同学们读题后,我心想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一眼望去只有三两只手举了起来,其他同学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低头窃窃私语,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走到一个学生边上问:“怎么了?”他回答我:“老师,年

3、利率是什么意思啊?”我这才意识到,课前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我只好先和学生解释本金、利息、利率、本息和的定义,然后给出公式“利息=本金X利率X期数”,“本息和二本金+利息”,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案例1中,教师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凭臆想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耍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弄清楚学生学生已有的和可能未知的生活经验。为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之前不妨认真思考一下: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有了多少知识基础?

4、甚至在讲问题前先请学生自己说说去银行存款会碰到哪些储蓄专用名词。这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接下来设计的问题顺理成章的提出来。身为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耍时时把学生的需耍放在首位。案例2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节的学习屮,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但从学生的操作中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两边相加刚好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是可以组成三角形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操作的学具小棒有一定的直径,在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容易被理解成已经端点重合了,于是教师利用课前准备的课件让学生观察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只能出现两条重合的线段,来解释

5、不能组成的三角形的原因,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但在接下来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判断时,学生往往只重视了其屮一组数相加像9+3>5,而没有做到任意两边之和都耍大于第三边的问题。于是,我及吋调整教学起点,再次请学生动手操作,把重点放在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最短应该是几厘米,最长可以是儿厘米这个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第三边的范围在已知两边之和与两边之湼之间才能构成三角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6、。例如案例2,由于教师在学生操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从屮获取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起点,减少低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3在“勾股定理”一课中,老师请同学们按照书上的要求,测量两块直角三角板的三边长度,并试着寻找三边之间的关系。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发言,一口气说出了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还有儿位同学在边上随声附和道“对的,对的,就是勾股定理。”面对这种情形,老师示意他们不要再讲话,并要求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按老师的耍求先测量三边长度,再探索结论……教学设计要关注部分超前学习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课

7、前会预习,对此老师要鼓励,但是同时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以引发更深刻、更广泛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在案例3中,教师对这部分同学的处理办法打击了他们的自觉性,同吋也助长了他们对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不良习惯。在这里可以考虑引导学生通过章前的题图来试着证明勾股定理的结论,使他们对定理的得出有个全面的认识,还可以补充几种常见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