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70888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摘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它对于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情境探究质疑自主新课稈侶导的H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但是教师可以白问,课堂上究竟谁在白主,谁在探究,谁在合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它
2、对于落实新课改目标,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H己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1•反思教学实际,提高白身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屮,教师是越位、缺位还是错位,都需要好好反思。不少教师以为问题设计得越多越好,结果一问到底,最终导致另一种变相满堂灌——满堂问,使课堂低效无内涵;有些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而失去探究兴趣;更有英者,课堂过度追求开放白由,所提问题过于偏激,导致课堂无序,此类情境创设只重形式
3、,不重实质,缺乏思维含量,有效教学更谈不上;还有的教师人为地杜撰问题情境,随意更改事实,这就否认了政治学科人文性、时政性、导向性的特点,这些都是老师素养不高的表现。从表面看是某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是教师对教学的手段和li的区分有谋。问题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li的,手段必须为H的服务,它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屮心,因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能力索质,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屮多研讨、多尝试、多反思,不断总结出符合教冇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法。更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4、,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冇教学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刃于探索创新,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切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绝不能由老师代劳。2.联系生活,尊重主体,创设问题情境社会生活屮处处涉及政治知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教材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政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的社会现象,久而久Z就会迸•一步印
5、证掌握相关政治常识在生活屮的作用。我在《源远流长的屮华文化》屮设计了以下儿个问题,由于教学时问恰在重阳节,就以此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面题目,并在课堂上展示。(1)杏找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如古代王维的《九月九I」忆山东兄弟》,近代的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用备种书体展示——掌握源远流长的内涵。(2)考查备地"重阳节”的民间习俗——视频、图片•、文字展示——问题引申,谁造就了屮华文化的源远流长?(3)角色扮演——作为民俗学家考证“重阳节”的由来——掌握屮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
6、计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这样知识的传授既白然又有效,更符合新课改理念一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3.学贵有思,鼓励质疑,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宋代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提问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Z-o那么,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有勇气和胆量质疑和提问,就要使学生拥民主、白由、开放的思维空间。这样在教学屮,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也是问题情境创设成功的必要条件Z-o在《教学勇气》屮,帕克•帕尔默指出:教学空间屮,沉默和争论
7、应该是并存的。文字在教与学屮不是唯一的交流媒介——我们也可以用沉默教学。沉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所说过的话和听到的信息,而且沉默白身也是一种表达,是从我们白己、从其他人、从这个世界的最深处呈现岀来的表达,因此我们需要更多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己所能,提供分享平台,创造白主质疑的机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是给他一个开放的空间,往往间题的解决,也会变得水到渠成。4•学案导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抓手形式是内容的载体,问题情境形式的选择是否灵活恰当,育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
8、最终结果,恰当的学案导学,经过众多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值得借鉴。著名教育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稈。因此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小步子,有梯度,循序渐进,要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稈。导学案要体现问题为屮心,要把知识点转变成为探索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要尽量使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猜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