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13799
大小:716.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3-14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作文分论之作文开头八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6讲全集32讲《作文分论之作文开头八法》试分析下列作文的开头,你觉得怎么样1、宽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宽大而有气度,不计较或不追究。”它是我们待人应有的态度。(“宽容”)2、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实在无话可说,但还是决定说一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的看法。(“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3、那个画鸡蛋的老头达·芬奇临死前说他还有太多的理想没有实现,他这一生一事无成。还有那个画向日葵的老头梵高,因为没有画出一幅自认为杰出的作品而烧掉了许多画作。而自卑的达·芬奇被誉为“美术三杰”之
2、一,创造出了广为人民赞颂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百年后梵高的《向日葵》价值连城。(“一事无成”)考生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的不足:1、不必要的释题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应当紧扣文章主题考试作文宜开门见山一、开门见山法如果你在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你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例1]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
3、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点评]考生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托出自己对“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材料的内涵,视角独特,论述精辟,放射出强大的思考力。如果你选择记叙文,又想给文章涂染文学色彩,你可在开头营造意境,借景传情,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既为下文带情化的叙写作好了铺垫,又能紧紧地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二
4、、景物传情法[例2]“大风起兮云飞扬”,深秋一路放歌,来到了一片树林。枯叶正在泛黄,摇摇欲坠,经歌风一震,便都化为蝴蝶飘向了四面八方。(黑龙江考生《枯叶与落红》)[点评]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浓绿不在、芳菲凋零的感伤,引出了下文枯叶与落红间的对话,作者酿造的意境之美,令阅卷老师折服。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人深思。三、疑问开头法(悬念)[例3]你可见过《八骏图》中那昂首嘶鸣的骏马?你是否记得孟德笔下“老骥伏枥”的豪言?你是否仍能听见那踊跃田间垅上,躬耕不辍
5、的群马嘶言?(黑龙江考生《骏马,自当嘶哮江山》)[点评]作者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句,启发读者思考,气势奔放,耐人寻味。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文采蜚然,韵味十足。四、名言发端法例4]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点评]作者引用冰心的名言开头,既顺势引出“出人意
6、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话题,又彰显出作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一箭双雕,美不胜收。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五、妙用修辞法[例5]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陕西考生《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点评]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比喻句开头,通过自
7、然现象诠释忘记与铭记,取譬贴切,意蕴丰厚。如果你想使文章饱含深情,淋漓酣畅,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六、抒写情感法[例6]我是一片绿,假如我不够参天,那么就让我为你遮荫挡雨;假如我不够茂密,那么就让我在枝头缀满千红万缕;假如我不够繁花似锦,那么就让我为你青草如茵;假如……但,我始终是一片绿,可以为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黑龙江考生《一片绿的告白》)[点评]本文开篇,柔如清风,美如清波,荡动心弦;一声声深情呼告,仿佛久违的朋友浮现纸端,让读者真切感受作者那炽热而又不失含蓄的情怀,进取而又不失睿智的灼
8、见。如果你想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你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两个小故事,借助故事导入话题,引出论点。七、故事导入法[例7]当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美的证明时,举世震惊。但年轻的他却十分平静,他早已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他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心血。当斯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