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doc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

ID:50491501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1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2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3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4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词句堆砌华丽,语言流畅,气势磅礴,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第6、7、8三个自然段的

2、想象占据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写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取了极具感染性的图片、视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3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初步感受它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品质。教学内容:课文第1-5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知识的对比性学习,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交流,感受青海高原苍茫、辽阔、贫瘠的风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欣赏、讨论、感悟师生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有关环境的资料以及关于“柳树”的古诗及边塞诗。3.布置学生预习:学字词、读课文、理脉络、搜资料、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相机板书:一株柳2、学生交流咏柳诗句。3、板书课

4、题,指导读题。4、学生交流环境:青海高原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体现柳树特点的词句。预设:指名交流“5神奇”之处。2、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找出书中体现柳树神奇的及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3、检查自读情况,理解词语。预设出示词串: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寸草不生、嶙峋的山峰虐杀生灵的风雪粗实坚硬苍郁深沉巍巍然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韧性没有抱怨没有畏怯 毅力A:自由读词串,用不同方法理解它们描述了什么?B:学生交流每一组的词义。相机板书。4、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那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5、?相机总结主要内容。5、指名分小节朗读你最感动的部分。过渡:你觉得那部分最能体现这株柳树的神奇呢?预设:三、聚集神奇,读出柳树形象1、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株柳树到底神奇在哪里呢?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52、同位合作学习,选一句最能体现柳树神奇的句子展示。3、预设交流:树枝、树干的样子、叶子的颜色、柳树的高大、粗壮。4、有

6、感情地朗读。四、追溯原因,体会苍凉的环境,感受神奇之处。1、出示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默读3—4自然段,思考后画一画能体现青海高原特点的句子。2、作者心头涌起怎样的感觉?3、古典边塞诗词你读过吗?谁来试一试?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4、齐读感受青海高原的悲壮和苍凉。过渡:在如此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株柳树,你会怎样?5、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出示: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指名朗读。过渡:为什么作者不由得发出这一声惊叹呢?出示: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

7、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全班齐读,指名体会“哦”所体现的情绪。3、作者写青海高原一株柳,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青海高原,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相机板书。五、总结全文。5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15、青海高原一株柳环境外形(神奇)精神八、教后反思: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