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导学案.doc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doc

ID:50490266

大小:33.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doc_第1页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茅石中学三段式导学案《渡荆门送别》导学案李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设计与预习第一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然是写景,不过用的是远近结合、虚实相间的写法。全诗的最后一联也写得十分精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正当李白陶然沉醉于荆楚大地神奇旖旎的风光而思绪万千之时,船外那无语东流的江水却不知怎的,引发了他思乡的情怀。合作与展示、问题探究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提示:——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渡荆门送别》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提示: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提示:“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4、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

3、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提示:“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5、尾联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6、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提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7、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提示:“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8、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9、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检测与拓展齐读,背诵这首诗。课堂小结李白的《渡荊门送別》诗历来为诗坛所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第二联写得气势非凡,大气包举,更是因为全诗充滿了一种无人可及的浪漫情调。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

5、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从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給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沒有送別诗所慣有的感伤与悲凉,是千古奇诗。、布置作业1、欣赏此诗,选出有错的一项()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2、用文字把自己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写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