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doc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doc

ID:50489986

大小:36.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2、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3、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4、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征,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感;2、领会作者把故都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教学时数:共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散文。文章的作者说,若留得住这秋天,他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

2、头。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秋天,值得他如此这般。进入课题——故都的秋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

3、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一)带着如下问题听读全文:①你认为本散文中起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作用的“文眼”是哪一句?②你认为郁达夫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并说明理由。③你觉得本文哪些句子或哪些语段写得最好,好在哪里?明确:①来得

4、清,来得静,来得悲凉。②味。③略(二)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三)读第3~1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明确: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

5、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明确: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的“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6、。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四)读最后两段并思考: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作者用了四组比喻有何深意?(明确:四个比喻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

7、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五)教师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散文情和景的关系,以后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学以致用。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故宫、圆明园、昆明湖、香山红叶等,而郁达夫却选取了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来表达自己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四、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品读课文简洁清雅,精到细腻的语言。2、从其他古今写秋的诗文中,摘抄诗句,文句,并对其一作简单鉴赏。第二课时(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