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几点看法.doc

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几点看法.doc

ID:50450897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几点看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音乐是听觉艺术,“以听为主”是欣赏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以听为主”不是盲目地听,而是带着问题听,也就是说要有思维参与地听。只有吸引学生自觉地去听,才有可能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呢?可以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聆听音乐1.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认真听的兴趣,在高年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则应提一些有吸引力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之前,可这样说:“请同学们为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起个名字,看谁起得最恰当。”因为这首

2、乐曲节奏鲜明,作者以陕北民间唢呐曲和秧歌调素材写成,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表现了热烈欢腾的群舞场面,因此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欢度春节的情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内容,而且很自然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2.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有时我们在欣赏课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是怎么听的时,学生总是答不上来,这说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听音乐,是在被动地听。那么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听,就要教给学生听音乐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最好能够跟着音乐的旋律在心里默唱或哼唱,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注意

3、力,逐渐养成了仔细听音乐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听辨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变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等。掌握了听音乐的方法,学生的听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听的自觉性也随之逐渐增强。二、引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催化作用。在欣赏教学中,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表现音乐,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音乐,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引

4、导学生演唱或演奏主题旋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时,先让学生把主题旋律熟练演唱或演奏,在欣赏乐曲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乐器演奏或怎样转调,学生均能够识别主题并明确其出现的次数。特别是在欣赏变奏曲时,这种方法更为必要,不管作品做怎样的变奏,学生都能从每次变奏中聆听到其中隐藏的主题旋律。 三.引导学生听音乐后想象音乐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重要

5、手段。 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还可与线条、图画、颜色相结合,比如:在描述音乐的情绪时,可以用颜色或线条代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如:热烈可用红色表示,活泼可用黄色表示,优美、平静可用线条“”表示等。再如,在表示乐曲的段落和结构分句时,可以用简易的图画来表示。如在欣赏乐曲《森吉德玛》时,可用树枝表示乐曲的不同段落,树枝上的花朵表示段落的乐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随着乐曲的节奏绘画,使本来较为抽象的段落结构变得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四.引导学生听音乐做动作动作的类型很多,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如走步摆

6、臂、模仿指挥及乐器表演、舞蹈等。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而晃动自己的头和身体,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对音乐的体验。因此,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欣赏音乐的一种活泼的、令人精神愉悦的方式。瑞士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也谈到要训练学生用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可见,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动的范围比较广泛:从用手、脚打拍子,身体的晃动到随着旋律、节奏走步、摇摆、跳跃、挥臂等。但不能完全按舞蹈的规范要求学生,欣赏课中的动只

7、要求学生的动作同音乐协调,不过分要求动作的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动”的兴趣已不太浓厚,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动”。比如: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乐曲段落之间不同的情绪变化,让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轻拍手或打拍子,从拍手与打拍子的变化中感受乐曲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变化。再如:在欣赏乐曲《阿细跳月》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让学生以集体舞的形式边听音乐边舞动,从而深刻感受彝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舞蹈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