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28772
大小:10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6
《中考复习课-散文阅读提分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散文阅读提分策略秦市中学黄杏枝考点导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之后,中考散文作品阅读试题更加注重综合性语文素养的考查,拓宽了广度,加深了深度。复习要注意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特别是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时文、美文。教学目标把握散文概念,散文特点及散文分类等知识储备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重点)掌握并运用各种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难点)教学过程一、会诊质检,发现问题。 通过对本次四月质检考试试卷的仔细分析,我发现同学们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得分率只占50%左右,这直接影响了整套试卷的得分,导致这次考试的优生人数特别少,全校
2、仅仅只有2人,还出现了很多不及格的现象。大家在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突出问题:①文体基础知识欠缺,常常张冠李戴。②审题不准不全,答非所问。扣点意识不强,遗漏要点。④整体把握能力欠佳。⑤答题时脱离文章主旨和具体语境,作架空分析。⑥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明、缺乏文采。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没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和答题策略。 而且在每年的中考中这块也是丢分较严重的部分。因此,在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养成下面的答题习惯。1、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
3、每次阅读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等问题。 2、可养成边阅读边圈划的习惯。 同学们不妨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圈画出来,有利于更高效地读懂文章,能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静心读懂文章之后,能否抓住试题的内涵是准确答题的关键。 为此,题目中每一个字都必须好好琢磨。例如“写出文中与某词意思相同的词”与“写出与文中某词意思相同的
4、词”,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4、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 有的同学答题时喜欢“贴标签”,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动形象”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流于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学们应结合文章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文章的实际内容出发,展开具体的、灵活的回答,完整、准确地将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内容表达出来。 5、答题时不必拘泥于一定按顺序完成每一道题目。 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心情紧张等原因,一时写不出某一个字了,或者一时答不出某题。这时候,不要紧张,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题目。有时也许会在后面的答题中受到某些启发。有时,在冷
5、处理之后,换个角度也许能想出来。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二、散文知识复习回顾(多媒体显示,学生速读)(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
6、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2)写景抒情散文(3)哲理散文(四)、常见的表现手法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卒章显志、烘托渲染、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叙议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正面侧面等(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双线:明线(叙事线索)暗线(感情线索)找线索的方法:1、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要注意文中反复
7、出现的词语、句子;3、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4、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5、“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六)、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七)散文中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八)、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三、散文考点分析:(多媒体显示,由学生齐读)(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线索;(3)、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