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22050
大小:105.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5
《2011-2012年七年级抽考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斑蝥(máo)蝉蜕(tuǐ)玉簪花(zān)人声顶沸(fèi)B.踌躇(chóu)谰语(lán)郝叟(sǒu)义愤填膺(yīng)C.祈祷(qí)炽痛(zhì)泯然(mǐn)迥然不同(jiǒnɡ)D.磐石(pán)骊歌(lì)深邃(suì)气冲斗牛(dò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人迹罕至B.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浑身解数C.变
2、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父亲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么能不忧心忡忡呢?B.随着美国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阿富汗人的字典里从此没有了“安居乐业”,取而代之的是“流离失所”和“难民潮”。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我们班许亮同学的作文获得了全国大赛一等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初一(5)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
3、家园——地球。C、参加今天大会的还有几个学校的领导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②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③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A.①比喻②拟人③反问B.①想象②夸张③设问C.①比喻②夸张③设问D.①比喻②拟人③反问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
4、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B.《未选择的路》则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C.《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阻比七年级语文·第8页共8页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D.《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九.一八”事变那年,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抒发了自己深沉的被压抑着的饱满的爱国之情,极富感染力。二,积累与运用(14分)7、默写古诗文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1)深林人不知,。《竹里馆》(王维)(2)谁家玉笛暗飞声,。《春夜洛城闻笛》(李白)(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
5、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8、综合性学习。(4分)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
6、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58分)(一)诗歌阅读(8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9、(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2分)(2)“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4分)答:(3).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分
7、)答:(二)文言文阅读。(22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七年级语文·第8页共8页10、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